青天高高行白日,忽西倾兮又东出。
人生百年能几时,身计未成早已衰。
子孙成行各长大,手种苍松尽成盖。
来日苦短去日长,何不饮酒居华堂。
流光催人急复急,八十龙钟悔无及。
青天高高行白日,忽西倾兮又东出。
人生百年能几时,身计未成早已衰。
子孙成行各长大,手种苍松尽成盖。
来日苦短去日长,何不饮酒居华堂。
流光催人急复急,八十龙钟悔无及。
这首《短歌行》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青天高高行白日,忽西倾兮又东出”,以自然界的日升日落象征生命的循环往复,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接着,“人生百年能几时,身计未成早已衰”两句,直抒胸臆,感叹人生短暂,事业未成便已老去,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
“子孙成行各长大,手种苍松尽成盖”描绘了一幅家庭和谐、后继有人的画面,但紧接着的“来日苦短去日长,何不饮酒居华堂”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珍惜当下生活的态度。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生活,追求内心的满足,成为诗人的选择。
最后,“流光催人急复急,八十龙钟悔无及”将主题推向高潮,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不可挽回性,告诫人们不要等到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时才后悔没有好好把握当下。整首诗在深沉的思考中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如何度过一生的哲学追问。
烟迷荻浦,风乱荷塘,剩有菱湖秋色好。
清歌徐引,唱入湖心更幽悄。邻船少。
茎柔涩桨,角刺牵衣,十里澄烟寒碧袅。
为爱鲜妍,行过前汀未回棹。秋渐老。
凉欺鸭脚根浮,嫩压鸡头实小。
多少莲房菰米,总输莹皎。凭谁道。
莫更采向中流,惊他并飞沙鸟。
好摘馀花归去,镜台同照。
正是人无寐。更何堪、芭蕉摇雨,故添愁思。
犹记年时当夜永,伴我绣窗嬉戏。
还剪烛、摊书斐几。
共说种槐馀庆远,喜传家、能续青缃矣。
头角露,望吾弟。琼枝何意经霜萎。
最堪悲、临终合十,祝亲有子。
兔走乌飞三载疾,不见紫胞再世。
惭愧煞、北宫养志。
几欲长号声转咽,怕重伤白发思儿意。
天为我,暗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