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楼缥缈著江干,霜鬓登临记往年。
隔岸春城浮槛外,乱帆斜日到樽前。
山连秦蜀开荆甸,水下东南尽楚天。
回首沧桑生感慨,孙刘兴废几茫然。
飞楼缥缈著江干,霜鬓登临记往年。
隔岸春城浮槛外,乱帆斜日到樽前。
山连秦蜀开荆甸,水下东南尽楚天。
回首沧桑生感慨,孙刘兴废几茫然。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而述所作的《再登黄鹤楼》。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登临黄鹤楼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沉的历史感慨。
首联“飞楼缥缈著江干,霜鬓登临记往年”,诗人以“飞楼”形容黄鹤楼的高耸入云,与江边的广阔景象相映成趣。他以“霜鬓”自喻,暗示自己年岁已高,却依然对往昔的登楼经历记忆犹新。
颔联“隔岸春城浮槛外,乱帆斜日到樽前”,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卷。春城在对岸若隐若现,如同浮于楼外;而夕阳斜照,帆影点点,直至酒樽前,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颈联“山连秦蜀开荆甸,水下东南尽楚天”,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黄鹤楼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更广阔的地理空间联系起来。山川相连,从秦蜀之地延伸至荆楚大地,水道则通向东南,直达楚天之境,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辽阔。
尾联“回首沧桑生感慨,孙刘兴废几茫然”,诗人回首历史,感叹世事变迁,对孙权、刘备等历史人物的兴衰感到茫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何处笛?
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扬花阴,空余枕泪独伤心。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