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忽失四围山。景向雾中看。
相携小住文殊院,听松声、如泻狂澜。
坐待黄昏雨过,凭轩时怯衣单。老僧笑语劝加餐。
蔬笋正堆盘。香厨别有仙风味,羡壶天、日月偏安。
经岁竟无夏令,立秋犹带春寒。
登临忽失四围山。景向雾中看。
相携小住文殊院,听松声、如泻狂澜。
坐待黄昏雨过,凭轩时怯衣单。老僧笑语劝加餐。
蔬笋正堆盘。香厨别有仙风味,羡壶天、日月偏安。
经岁竟无夏令,立秋犹带春寒。
这首《风入松》描绘了文殊院饭后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雾中登高望远的体验,以及与老僧交谈的温馨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如“听松声、如泻狂澜”将风吹松涛的声音比作倾泻的巨浪,生动形象;“香厨别有仙风味,羡壶天、日月偏安”则表达了对文殊院独特风味的喜爱和对这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有人文情感的温暖,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通过“坐待黄昏雨过,凭轩时怯衣单”、“老僧笑语劝加餐。蔬笋正堆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清代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南村北村雨一犁,新妇饷姑翁哺儿。
田中啼鸟自四时,催人脱裤著新衣。
著新替旧亦不恶,去年租重无裤著。
仙人持玉照,留在灊西峰。
一往不返顾,尘痕废磨砻。
想当光溢匣,云山叠万重。
有井洌寒泉,照影互相容。
得名未觉晚,学士古人风。
持节按九城,乐此水一钟。
税车束上饭,谈笑考百工。
金瓶煮山腴,茗碗不暇攻。
苏侯亦静者,疏凿济成功。
排遣尘滓行,石奁清如空。
能令水源浊,鱼虾来其中。
生子岁月多,往往隐蛟龙。
玉照不见影,盘桓蜗螺宫。
一朝揭源去,枯渎草蒙茸。
春将祠事出门扉,宫殿参差缭翠微。
清晓风烟迷部曲,小蹊桃杏挂冠衣。
叶公在昔真龙去,王令何时白鹤归。
糟魄相传漫青史,独怀千古对容徽。
穷儒忧乐与民同,何况朱轮职劝农。
终日齑盐供一饭,几时肤寸冒千峰。
未须丘垤占鸣鹳,只要朝廷起卧龙。
从此滂沱遍枯槁,爱民天子似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