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玄在何许,乃在金鳌麓。
石门俯深幽,来者秉明烛。
绣壁谁可缘,丹房我当宿。
呼童烹金鳌,膏此千丈木。
翠玄在何许,乃在金鳌麓。
石门俯深幽,来者秉明烛。
绣壁谁可缘,丹房我当宿。
呼童烹金鳌,膏此千丈木。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湖西八景为罗修撰作(其二)翠玄洞天》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幽深的洞天景象。首句“翠玄在何许”以疑问的方式引出仙境所在,接着“乃在金鳌麓”点明了翠玄洞天的具体位置,靠近金色巨鳌之山脚下。接下来的“石门俯深幽”描绘了洞口低矮而深邃,暗示着里面隐藏着未知的世界。
“来者秉明烛”暗示着进入洞中需要照明,暗含探索之意,同时也增添了神秘气氛。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绣壁谁可缘,丹房我当宿”,意指那精美的壁画只有有缘人能欣赏,而他自告奋勇要在洞中的丹房过夜,流露出对洞天奇观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最后两句“呼童烹金鳌,膏此千丈木”则富有想象力,诗人想象呼唤童子烹煮象征着长寿和力量的金鳌,用其精华来滋养那千丈高的树木,寓意着对长生不老和仙道修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翠玄洞天的神秘与诱人,以及诗人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和探索。
山花何灼灼,河草复茸茸。
桂棹入烟露,晴川濯芙蓉。
俄惊日沉西,倏见月生东。
置酒三生石,吹箫水晶宫。
坐邀广成子,羽驾来崆峒。
更约琴高生,骑鲸沧海中。
三杯醒尘梦,醉眼颇朦胧。
谈笑凌倒景,天地无终穷。
愿坚风霜操,保此冰雪容。
黄尘遍九陌,蹀躞五花骢。
母云久肥遁,经济属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