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卒于师,曹卫亦早逝。
所以保令名,爵赏亦延世。
宋公拓中原,功多罪亦细。
颍公辟西南,未种纤介戾。
苟免钟室诛,难辞杜邮赐。
为燕剪名将,焉知非天意。
开平卒于师,曹卫亦早逝。
所以保令名,爵赏亦延世。
宋公拓中原,功多罪亦细。
颍公辟西南,未种纤介戾。
苟免钟室诛,难辞杜邮赐。
为燕剪名将,焉知非天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阙》系列之一百零六首。诗中以历史人物为例,探讨了功过与名节之间的关系。
首句“开平卒于师,曹卫亦早逝”提到开平和曹卫两位将领在战场上牺牲,引出对保全名声与奖赏后世子孙的思考。接着,“所以保令名,爵赏亦延世”表达了通过保持好名声来确保后代得到荣誉和封赏的观点。
“宋公拓中原,功多罪亦细”以宋公为例,指出他虽然在开拓中原地区立下许多功绩,但也因此招致了一些小的罪名。这反映了功过相倚的关系,即使伟大的成就也可能伴随着微小的瑕疵。
“颍公辟西南,未种纤介戾”提到颍公开辟西南地区,没有留下任何罪恶的痕迹,强调了清白行事的重要性。接着,“苟免钟室诛,难辞杜邮赐”则指出即使逃脱了严酷的惩罚,也难以避免最终的命运,暗示了命运的不可抗力。
最后,“为燕剪名将,焉知非天意”以燕国的名将为例,提出疑问,是否成为名将的命运就是天意的安排,暗含了对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探讨了功名、道德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个人行为如何影响后世评价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