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
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堪吟啸。
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
小儿自、理会爇香炉,烹茶灶。蘋花渚,雪争耀。
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
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閒底用元真号。
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
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
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堪吟啸。
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
小儿自、理会爇香炉,烹茶灶。蘋花渚,雪争耀。
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
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閒底用元真号。
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在西江畔的悠闲生活,充满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首句“七十归来”,以年龄暗示归隐之意,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西江上、堪游堪钓”,点明了活动地点和方式,既可游赏美景,又可垂钓消遣,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秋天江面的壮丽景色,水天相连,一片辽阔,为接下来的“也堪吟啸”奠定了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自由洒脱。
“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一同在船上生活的场景,大儿负责捕鱼,小儿则操持船桨,一家人和谐共处,充满温馨与乐趣。
“小儿自、理会爇香炉,烹茶灶。”进一步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细节,通过烧香、煮茶这些日常小事,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蘋花渚,雪争耀。枫叶岸,霞相照。”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江边的不同景象,蘋花与雪光交相辉映,枫叶与晚霞相互映照,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将周围的山峦比作方壶、员峤这样的神话仙境,突出了山的清幽与神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
“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閒底用元真号。”表达了诗人随性自在、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广阔的天地之外,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无需刻意追求所谓的“元真”。
“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以长笛声和白鸥的飞翔作为结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还赋予了诗歌以诗意的韵律美,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感受到了那份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
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
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
故国归来何事,记易南枝惊鹊,还对玉蟾羞。
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