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沈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沈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夜晚场景,诗人在微雨中聆听溪边隐士的琴声。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琴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宇宙之情的深刻思考。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一句,以轻柔的雨声和树叶的响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的 "月沈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描述了夜晚的天空,月亮隐藏在山峰之西,几颗星辰散布其间,增添了一种深邃和神秘感。
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为后文琴声的出现奠定了基调。"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一句,突然之间,一阵琴声穿过溪水和树林,给人以惊喜,同时也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诗中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的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琴声的尊敬与惶恐,他不忍心在这种美妙声音面前安然入睡。接下来的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描述了诗人停下手中的烛火,整理着头上的发簪,然后到院子中漱洗,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他对于这琴声的敬畏之心。
在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一句中,诗人似乎已经完全沉浸于琴声之中,他的脚步变得坚定而深远,他的面容如同禅者的脸庞一样平和而深邃,眼睛则是那般沉静而又看不透。
微风吹动衣襟,诗人却将其误认为是一种宫廷乐声,这表明了他对于音乐的敏感和认知。"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死亡、以及宇宙之谜的深深忧虑。
最后一句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则是诗人的感慨,他在这一夜的琴声中,似乎理解了天地间的一切情感和真理。这一夜的琴声,成为了他三十年学道所无法比拟的悟性之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琴声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哲思探讨,展现了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充满深邃思考的夜晚场景。
游丝堕地风不起,灯烬霏霏落江水。
良人一去不可招,形忍为人心作鬼。
黄叶拥篱秋满门,孤儿索果啼黄昏。
三丧欲举况赤手,渤澥捧土成高坟。
白日迟迟常不晓,浮云飞过长空杳。
梦魂泛尽水中萍,血泪滴枯庭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