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难纵步,眷焉思十洲。
蹑履登碣石,濯缨临弱流。
折芳遗所思,玉树无春秋。
太虚一回首,岁月空悠悠。
尘世难纵步,眷焉思十洲。
蹑履登碣石,濯缨临弱流。
折芳遗所思,玉树无春秋。
太虚一回首,岁月空悠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桑悦所作的《和朱文公读道书(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尘世难纵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束缚与不满,渴望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眷焉思十洲”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十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个仙岛,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
接着,“蹑履登碣石,濯缨临弱流”两句,运用了典故,碣石山和弱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地点,诗人通过登山临水的动作,象征着超越凡尘、接近仙境的过程。在这里,诗人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追求与决心。
“折芳遗所思,玉树无春秋”则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寄托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折取芳香的花朵赠予思念之人,象征着对远方亲朋的怀念;而“玉树无春秋”则是对永恒不变的追求,玉树常青,不随四季更迭,寓意着诗人希望心灵的纯净与美好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
最后,“太虚一回首,岁月空悠悠”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广阔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回首太虚,即仰望天空,感叹于宇宙的浩瀚与自己的渺小,同时意识到时光如白驹过隙,空自流逝,充满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永恒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现实束缚的不满、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人生价值的探索。
昔人瞻蟹惮监州,今献霜螯助拍浮。
料得监州应笑领,无肠公子也风流。
处士生涯水一瓢,行年七十更萧条。
老妻稻下分遗秉,弱子松间拾堕樵。
岂有声名高后世,遂无饘粥永今朝。
穷魂散漫知何处,甬水东西不可招。
儿曹曾上洛城头,尚记清波绕驿流。
却想山川常在梦,可怜颜发已惊秋。
辟书今日看君去,著籍长年叹我留。
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
尘土轻飏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高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
超然祇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