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于儿辈何相关,苦要风高九万抟。
无限片帆当此际,钱塘江上雪如山。
鸢于儿辈何相关,苦要风高九万抟。
无限片帆当此际,钱塘江上雪如山。
这首诗描绘了郭恕先为富人家的孩子画了一幅风筝图,以偿还他平生的酒肉之债。然而,富人家的孩子因为感到被欺骗而拒绝接受这幅画。诗中充满了对人性、欲望与艺术价值的深刻探讨。
首句“鸢于儿辈何相关”,以风筝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设问,引出主题。风筝与孩子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却因某种目的而联系在一起,隐喻着成人世界与孩童世界的错位与冲突。
“苦要风高九万抟”描述了风筝在高空中飞翔的情景,象征着追求自由与梦想的过程。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困难和挑战,就像风筝需要借助风力才能飞得更高。
“无限片帆当此际,钱塘江上雪如山”将画面扩展到广阔的自然景观中,钱塘江上的船只与远处的雪山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复杂。
整首诗通过风筝这一形象,探讨了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艺术创作背后的情感与寓意。徐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性、欲望与艺术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片帆随碧水,远山恻恻,万里起岚烟。
好风频断送,弱柳春花,是处总堪怜。
江枫何事,也禁它、恁样翩翩。
空断肠、斜阳隐隐,无数客归船。年年。
天涯羁旅,试问飘零,却何人曾惯。
憔悴损、吴宫眉翠,月自清圆。
也知不是春光里,剩东篱、残菊争妍。
遥天碧、传来雁信谁边。
笛声横处,鹤南飞、裂石戛穿云表。
花雾濛濛,疏影淡、别有层楼深窈。
孙楚闲情,恒伊清兴,一曲超神妙。
夜深人静,蟾光林罅低照。
凝想按徵移宫,含商吐羽,逸响应缭绕。
忽被东风,吹散去、空际馀音犹袅。
几点遥山,半溪流水,花外莺声晓。
披图神爽,携尊来此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