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送清歌归去后。东南楼上人声悄。
冷落尤临弦上调。欢意少。空将万感收残照。
窗外剑光初出鞘。斜窥梦断人年少。
未到盖棺心未了。尘虑扰。双眸竟入扶桑晓。
已送清歌归去后。东南楼上人声悄。
冷落尤临弦上调。欢意少。空将万感收残照。
窗外剑光初出鞘。斜窥梦断人年少。
未到盖棺心未了。尘虑扰。双眸竟入扶桑晓。
这首宋词《渔家傲·其七》(斜月)是黄裳所作,以东南楼上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开篇“已送清歌归去后”,暗示了夜晚的结束和寂静的到来,清歌的离去更显楼上的空旷。接着,“东南楼上人声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人们的喧嚣已然消散。
“冷落尤临弦上调”描绘了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凄凉,似乎连弦音都带着几分孤寂。词人感叹“欢意少”,内心的情感复杂,万般感触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更加沉重。“空将万感收残照”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流逝,心中难以排解的感慨。
下片转而写窗外景象,“窗外剑光初出鞘”,这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可能暗指词人的壮志或忧虑,剑光的出现增添了紧张与不安。随后,“斜窥梦断人年少”描绘了一个梦境被突然打断,年轻的心尚未平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让词人心绪不宁。
最后,“未到盖棺心未了”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壮志未酬,人生抱负还未实现的遗憾。结尾“尘虑扰。双眸竟入扶桑晓”则以日出东方的景象,象征着生活的纷扰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深深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隔街争唱,相府莲开,覆额香蝉初裹。
红漆车儿稳,绣帘动、压角红珠駊騀。
只愁阮妇刚才嫁,飘吴语、绿窗边过。
怕难免、粉防脂逻,安顿最宜详妥。
连晨书楼长锁,料也应推说,楝花风大。
千骑今年,事双双去,笑上丹軿翠舸。
郎君佳话人传遍,怪底事、端然瞒我。
倘相逢、春宵筵上,百罚深杯方可。
霜天残腊。绽缃梅满树,半开微合。
懒斗春园,小白长红,只爱新兴蜜蜡。
郁金堂外模糊见,贪耍学、厌禳妆法。
惹绿窗、镇日昏黄,错认熏香睡鸭。
曾有个人云鬓,摘盈盈半朵,和笑低插。
戏骂花枝,何物檀奴,也上香蝉斜压。
如今人去花何用,索性把、花枝齐搯。
搅斜阳、别样心情,且唤浇愁蛮榼。
老树空村,借风幔斜张,尽堪栖寄。饮如渴骥。
碧筒劝领略,野香荷气。
讵料苍莽中原,有黏天云水。依稀似。
莼脆鲈肥,风光故园还记。
携手散步林塘,羡无愁鸥鸟,向菱芦睡。江南游子。
谁怜我水上,倚阑心事。
拟倩繫日长绳,奈斜阳贪逝。
风飐处、十万红衣,乍眠旋起。
金风凛凛,将冷雁、糁下半天烦恼。
拚逐征南诸将帅,飞透黄榆白草。
万里边愁,一行兵气,辛苦凭谁道。
遏云裂石,数声横度林表。
我且缓把一樽,水明楼畔,侧听心如捣。
响带秋砧偏觉惨,更犯几般曲调。
南浦烟深,后湖阴重,月挂关门小。
不如北去,苏卿雪窖将老。
人种追来,喜阮曲、又生遥集。
是月里、风飘桂子,夜来亲拾。
旦日惊看佳气满,经年怪底吟声涩。
果息机、结得蚌胎成,珠光湿。嫂已庆,螽斯缉。
孙渐解,胜衣揖。笑阿兄此事,得毋非急。
小弟今冬方五十,飘零一线河之北。
待来春、挈取小狮儿,还乡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