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倚缭垣阴,蓦听谁家响暮砧。
不是此声听不得,关心。自惜离愁万种深。
夜梦别秋衾,趁了西风返故林。
满巷砧声都一样,沈吟。黄叶村扉那处寻。
悄倚缭垣阴,蓦听谁家响暮砧。
不是此声听不得,关心。自惜离愁万种深。
夜梦别秋衾,趁了西风返故林。
满巷砧声都一样,沈吟。黄叶村扉那处寻。
这首《南乡子·捣衣》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捣衣这一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的思乡之情与离愁别绪。
词的开篇“悄倚缭垣阴,蓦听谁家响暮砧”,以静谧的环境为背景,通过突然响起的捣衣声,引出主人公内心的触动。这里的“缭垣”指的是环绕的墙垣,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封闭的空间感,而“暮砧”的声音则在宁静中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接着,“不是此声听不得,关心。自惜离愁万种深。”这几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离愁的深切感受。在听到捣衣声时,他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声响,而是勾起他对亲人思念的触发点。他深知自己无法避免这种情感的涌动,因此更加珍惜与亲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深深自责于离愁的深重。
下半阙“夜梦别秋衾,趁了西风返故林。”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思乡情绪。他梦见离开的秋日被褥,渴望回到故乡,追逐着西风的方向,寻找归宿。这里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强化了对故乡的向往与对离别之痛的回忆。
最后,“满巷砧声都一样,沈吟。黄叶村扉那处寻。”结尾部分以满巷的捣衣声为背景,虽然这些声音相似,但主人公的心境却不同。他陷入了沉思,试图在纷扰中找到那扇熟悉的村门,寻找心灵的归宿。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渴望,也暗示了在追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惑与不确定。
整首词通过捣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展现了离别与思乡的主题,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盛世官规量材职,逢掖仍须肆刀笔。
猥予南北阅人多,彼此技能相得失。
江东复一季良出,姓字相闻不相识。
同事同星几研亲,得觇干局无俦匹。
简书衮衮笑谈了,政事优优儒道饰。
忽惊奏最觐天庭,万里秋风动颜色。
英雄不下儿女泪,著脚云衢先努力。
除书消息待春开,何处豺狼当屏迹。
峥嵘古暨阳,事简风俗淳。
仆也一何有,忝为幕中宾。
齐瓜六见熟,于今作閒身。
东皋事游息,联镳出城闉。
时当仲夏初,万木繁阴新。
眺览悉幽胜,主宾若同寅。
云间陆公子,丰姿迈群伦。
妙龄心老大,富贵不骄人。
石居状元后,累叶为缙绅。
海翁文章伯,子弟尽麒麟。
何有两夫子,家声德相邻。
行乐兴非浅,杯盘夜及晨。
名园开锦绣,品馔罗奇珍。
晚入清凉界,诸公礼极臻。
于菟亦无惧,酒力乃尔神。
处士叶其姓,绿绮随乌巾。
时闻操一曲,天地还氤氲。
歌调间南北,手谈弃疏亲。
黄云遍四野,遐迩不忧贫。
凝睇即成趣,满怀俱是春。
主人捧觞劝,厌饫难为嗔。
斜日觅归路,瞢腾入嚣尘。
梦觉思梗槩,拥鼻如酸辛。
惓惓无以报,作诗记天真。
《寄谢陆义斋廉使诸公》【元·曹伯启】峥嵘古暨阳,事简风俗淳。仆也一何有,忝为幕中宾。齐瓜六见熟,于今作閒身。东皋事游息,联镳出城闉。时当仲夏初,万木繁阴新。眺览悉幽胜,主宾若同寅。云间陆公子,丰姿迈群伦。妙龄心老大,富贵不骄人。石居状元后,累叶为缙绅。海翁文章伯,子弟尽麒麟。何有两夫子,家声德相邻。行乐兴非浅,杯盘夜及晨。名园开锦绣,品馔罗奇珍。晚入清凉界,诸公礼极臻。于菟亦无惧,酒力乃尔神。处士叶其姓,绿绮随乌巾。时闻操一曲,天地还氤氲。歌调间南北,手谈弃疏亲。黄云遍四野,遐迩不忧贫。凝睇即成趣,满怀俱是春。主人捧觞劝,厌饫难为嗔。斜日觅归路,瞢腾入嚣尘。梦觉思梗槩,拥鼻如酸辛。惓惓无以报,作诗记天真。
https://shici.929r.com/shici/ydl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