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
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
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
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家修行者舍弃世俗生活,追随母亲的脚步,进入禅定之门,过着隐秘而深沉的生活。他与众人共同劳作,被称为挑担的工人,但内心深处却有着编织蒲苇般的禅心,暗示他的修行并非为求名利,而是出于对母亲的孝顺和内心的净化。诗人林同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孝顺且执着于内心修行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佛教孝道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淮安城壁空楼橹,风雨半摧鸡粪土。
传闻兵火数年前,西观竹间藏乳虎。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迩来户口虽增出,主户中间十无一。
里闾风俗乐过从,学得南人煮茶吃。
青衫从事今白头,一官乃得西南陬。
宦游未免简书畏,归去更怀门户忧。
世缘老矣百不好,落笔尚能哦楚调。
从今买酒乐升平,烂醉歌呼客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