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云》
《春云》全文
唐 / 邓倚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0)
注释
摇曳:摇摆不定。
依林:依靠树林。
逐风:追逐风。
青道:青石小道。
夕霁:傍晚雨后放晴。
方明日:第二天早晨。
蔽空:遮蔽天空。
度关:穿过关隘。
去马:离去的马。
归鸿:归来的鸿雁。
寒暄:冷暖。
为霖:像甘霖一样。
见用:被利用。
翻译
柳条在风中自由自在地摇摆,时而倚靠树林,时而又追逐着风。
它的影子在青石小道上移动,在绿色的波光中泛起。
傍晚雨后晴空万里,第二天早晨太阳又被云遮蔽。
穿过关隘跟着离去的马儿,出了边塞引领着归来的鸿雁。
颜色随着冷暖变化,光芒与远近相协调。
如果能像甘霖一样被利用,就能帮助万物成功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蕴含了深远的哲理和情感。诗人以飘逸的笔触捕捉春日云彩的变幻,开篇“摇曳自西东”即展现了云的流动与自由,接下来的“依林又逐风”则更强调了这种自然无拘的特性。诗中对光影变化的描绘,如“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日阳光与水波之间的和谐共舞,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界的融合。

接下来的“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则是对时间流转与光影变幻的一种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夜晚的雨霁与清晨的阳光,以及它们如何交替出现,表现了自然界永恒循环的主题。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一句,运用了典型的边塞意象,描绘了一种旅途中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探索。而“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的句子,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光线和颜色的变化,并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变化持平常心态。

最后,“为霖如见用,還得助成功”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这里的“為霖”指的是天降甘霖,即自然界中最美好的恩赐;而“見用”则意味着这种恩赐被适当地利用和欣赏。“還得助成功”则是对这种自然恩赐所带来帮助的一种肯定,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的尊重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云彩、光影变化以及边塞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传递了一种顺应自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邓倚
朝代:唐

德宗贞元间进士。曾与焦郁、裴澄同时应进士试。《全唐诗》收其省试诗《春云》1首。事迹据《文苑英华》卷一八一收三人诗考知。《柳宗元集》卷一〇《邓君墓志》载邓某曾祖邓倚,南阳(今属河南)人,曾官建州浦城令,约于玄宗初年在世,应为另一人。
猜你喜欢

示文儿通儿

昔余有奇梦,命你曰文通。

经术河汾正,文章綵笔工。

学从中质勉,道在百年穷。

莫向垆头去,清狂似乃翁。

(0)

慧花园杂咏·其三

兴来且自种桑麻,倦即逡巡问酒家。

徙倚漫凭醒醉否,一床欹枕夕阳斜。

(0)

闻雁

长空嘹亮两三声,已遍西风百里城。

嗟尔避人非避世,是谁同听不同情。

衣冠择地皆南向,关塞寥天杳北征。

惆怅不传苏武信,残灯剔尽梦难成。

(0)

黄舍人符升秩迁客部奉使册鄢陵王兼捧前任荣封诰命就道还里赋此送之

青山相送草茸茸,二月桃花客路秾。

家学相公敷教远,中兴天子赍恩醲。

芝传西省泥初熟,桐拜南宫叶可封。

惆怅倦游辞赋客,长杨春色听晨钟。

(0)

暮春羊城社集诸公诗成寄示并索赋赋此答和

屋角黄莺竟日啼,竹枝高处柳枝低。

风流大雅还开社,山泽遗民亦寄题。

草色绿深春已暮,梨花白尽叶初齐。

城西古寺无多路,惆怅东风惜马蹄。

(0)

癸巳岁·其五

黄鸟嗟流落,狂歌野水西。

他人将谓父,居士近无妻。

香橘青犹嫩,柔桑绿已齐。

瞻言周道远,何处一枝栖。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