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浮邱伯,淹留葛令车。
坡仙遗石后,秦尉筑坛馀。
未辟朱明洞,先寻水竹居。
古松犹驻鹤,丹井已生鱼。
晋代空玄理,流尘暗翠舆。
铜驼委荆棘,铁骑满郊墟。
游岳偕禽庆,全身拟大疏。
云霄双舄远,芝术一丘锄。
勾漏应难觅,桑田尚未淤。
不逢天上使,难辨石间书。
太史持龙节,南方建隼旟。
临关占气色,入幕引冠裾。
净土参禅寂,真宫听步虚。
城隅经草创,胜事借吹嘘。
眺览通冥浸,风谣变里闾。
台阶归有日,吟望正愁予。
闻道浮邱伯,淹留葛令车。
坡仙遗石后,秦尉筑坛馀。
未辟朱明洞,先寻水竹居。
古松犹驻鹤,丹井已生鱼。
晋代空玄理,流尘暗翠舆。
铜驼委荆棘,铁骑满郊墟。
游岳偕禽庆,全身拟大疏。
云霄双舄远,芝术一丘锄。
勾漏应难觅,桑田尚未淤。
不逢天上使,难辨石间书。
太史持龙节,南方建隼旟。
临关占气色,入幕引冠裾。
净土参禅寂,真宫听步虚。
城隅经草创,胜事借吹嘘。
眺览通冥浸,风谣变里闾。
台阶归有日,吟望正愁予。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聚会于浮邱社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和谐共生的感慨。
首句“闻道浮邱伯,淹留葛令车”开篇即点出聚会地点的神秘与历史感,浮邱伯与葛令车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此处象征着高雅与超脱。接下来,“坡仙遗石后,秦尉筑坛馀”则通过历史遗迹的描述,暗示了聚会地点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
“未辟朱明洞,先寻水竹居”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暗示了聚会的氛围轻松而富有诗意。随后,“古松犹驻鹤,丹井已生鱼”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寓意着聚会的参与者虽已离去,但精神与情感却得以永恒。
“晋代空玄理,流尘暗翠舆”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感慨,暗示了文明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接下来,“铜驼委荆棘,铁骑满郊墟”更是以强烈的对比,描绘了历史变迁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游岳偕禽庆,全身拟大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暗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最后,“云霄双舄远,芝术一丘锄”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实践行动的肯定,同时预示了聚会的参与者将各自追寻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和谐共生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文明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实践行动的肯定。
斗酒津亭,方送月芗,夫君又行。
正夕阳枯木,低回征路,寒烟衰草,迤逦离情。
京洛风尘,吴兴山水,等是东西南北人。
思君处,只梅花解后,心目开明。江湖夜雨青灯。
曾说尽百年闲废兴。
叹屠龙事业,依然汗漫,歌鱼岁月,政尔峥嵘。
但使豫州,堪容玄德,何必区区依景升。
需时耳,算不应长是,竖子成名。
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客襟贮泪。
漫万点如血,凭谁持寄。
伫想艳态幽情,压江南佳丽。春正媚。
怎忍长亭,匆匆顿分连理。
目断淡日平芜,望烟浓树远,微茫如荠。悲欢梦里。
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最苦唱彻骊歌,重迟留无计。何限事。
待与丁宁,行时已醉。
女生藏深闺,未省窥墙藩。
上车移所天,父母为它门。
妾身虽甚愚,亦知君姑尊。
下床头鸡鸣,梳髻著襦裙。
堂上奉洒扫,厨中具盘飧。
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
姑色少不怡,衣袂湿泪痕。
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
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
放弃不敢怨,所悲孤大恩。
古路傍陂泽,微雨鬼火昏。
君听姑恶声,无乃谴妇魂。
仲夏入都门,堂瓦忽已霜。
史馆方抡才,我亦厕其傍。
三日败一笔,手胝视芒芒。
吏来督日程,炙冷不及尝。
今辰偶少静,扫地欲焚香。
市声塞我门,驺呼过我墙。
鄙性不耐喧,惝恍意欲狂。
天生两穷耳,只堪听啼螀。
屋漏徙我床,窗破补其罅。
衣穿傲狐貉,食淡忘脍炙。
人生老可哀,百事就衰谢。
我喜在得归,味美如啖蔗。
虽云茅茨陋,岂不贤传舍。
儿能牧鸡豚,身自种桑柘。
市垆酒易赊,邻厩驴可借。
睡任门生嘲,醉无官长骂。
见书眼先闭,惰懒亦自赦。
却后五百年,林间作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