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去敝貂裘。记为沽春上酒楼。
不道霜枫容易到,温柔。何处仙乡不可求。
一笑不须愁。针线犹堪与妇谋。
还我布衣真本色,松楸。焚送无从泪又流。
典去敝貂裘。记为沽春上酒楼。
不道霜枫容易到,温柔。何处仙乡不可求。
一笑不须愁。针线犹堪与妇谋。
还我布衣真本色,松楸。焚送无从泪又流。
这首《南乡子·寒衣》是章钰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典去敝貂裘”,以一件破旧的貂裘作为引子,暗示了主人公在物质上的节俭与生活的不易。接着,“记为沽春上酒楼”一句,看似轻松愉快,实则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这里不仅有对春天的向往,也有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
“不道霜枫容易到,温柔。”这一句转折,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变迁,霜枫的降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温柔”二字则赋予了这种变化一种柔和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时间虽无情,但其背后却有着某种温柔的力量。
“何处仙乡不可求。一笑不须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乐观态度。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挑战,也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心中有梦,就有无限可能。这里的“仙乡”并非指真正的仙境,而是比喻心中的理想之地,提醒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追求。
“一笑不须愁”之后,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生活的智慧:“针线犹堪与妇谋。还我布衣真本色,松楸。”这几句中,“针线”代表了日常生活的劳作,与妻子共同分担家务,体现了夫妻间的相互扶持与和谐共处。“布衣真本色”则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回归自然、保持本真的重要性。“松楸”在这里象征着墓地或坟墓,暗含了对生命终将逝去的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活出真实的自我。
最后,“焚送无从泪又流”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不舍与无奈,但同时也暗示了接受与放下,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故时的成熟与豁达。
综上所述,《南乡子·寒衣》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乐观态度和智慧选择。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