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送赵灵秀赴筠州幕予亦将之湖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赵灵秀前往筠州任职的送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即将离乡去往湖外的感慨。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开篇点出筠州以竹闻名,暗示了地方的清雅与高洁,寓含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环境的赞美。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描绘了山水环绕城市,清新自然的景象,为友人的新任之地增添了宁静和谐的氛围。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称赞赵灵秀才学出众,必能在幕府中有所作为,显示出对他的才华和前景的肯定。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在仕途上漂泊的共同经历,以及离别后彼此相望的深深情谊。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诗人自我心境的流露,展现了宋诗的淡雅与深情。
刘君早年善山水,得意往往图樵渔。
西昌城西一相见,忽然赠我双画图。
图中似是清江曲,春雨苍茫汀树绿。
烟中髣髴辨飞帆,水际依微见茅屋。
渔郎系船江石上,一夜矶头水新长。
孤村日暮烟火微,渡口归人暝犹往。
碧嶂层峦翠转奇,岚光秀色含朝晖。
风林落叶洒青壁,云壑流泉生翠微。
我昔结庐此山里,每爱秋岚净如洗。
经年奔走厌风尘,偶看新图心独喜。
凭君添我小纶巾,明当归扫山中云。
他日君来一相访,松根为子开柴门。
世事谅难必,伊人去从戎。
平生二三策,乃用军帐中。
东郊已春阳,北陌尚寒风。
千里违邺城,几日到边封。
汉帜正星罗,淮骑亦云从。
已入青油幕,犹带骈角弓。
愿言帷幄士,勉赞戎马功。
但期膺厚赏,不忘捐薄躬。
庶几边上人,咸识尔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