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午冬虏儆烽传溯流金陵约同假曹方姚陈诸子北上俱以散馆尚遥深居念独行不可于辛未春遵洄而南而家扁舟不能自聊作纪怀诗十首·其九几先》
《庚午冬虏儆烽传溯流金陵约同假曹方姚陈诸子北上俱以散馆尚遥深居念独行不可于辛未春遵洄而南而家扁舟不能自聊作纪怀诗十首·其九几先》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古风

顿网不招龙,振网不招凤。

二灵失几先,将与蚁鹜弄。

神物贵卷舒,缩潜固其用。

千仞既飘飘,九渊或可共。

非古观化人,孰能洗心从。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庚午冬虏儆烽传溯流金陵约同假曹方姚陈诸子北上俱以散馆尚遥深居念独行不可于辛未春遵洄而南而家扁舟不能自聊作纪怀诗十首》的第九首。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顿网不招龙,振网不招凤”以网捕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世间难以捕捉到真正卓越之人的困难。接着,“二灵失几先,将与蚁鹜弄”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即便是龙凤这样的灵异之物,也难以避免被世俗所忽视的命运,最终可能与微小的蚂蚁鸭雀为伍。

“神物贵卷舒,缩潜固其用”转而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变化之道。神物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能够适时地隐藏与显现,这是一种智慧与策略的体现。这句诗暗示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灵活与适应性的重要性。

“千仞既飘飘,九渊或可共”则通过高度与深度的对比,展现了不同领域的广阔与深邃,强调了探索未知、超越常规的勇气与可能性。这里“千仞”代表高远,“九渊”代表深邃,两者并存,寓意着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深入海底,不断探索未知。

最后,“非古观化人,孰能洗心从”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只有通过观察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才能净化心灵,获得真正的智慧与指导。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智慧的尊重与渴望,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寻求精神指引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比喻,探讨了人生哲学、智慧与道德的议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深刻的理解和对人类社会的洞察力。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谒金门

但病酒。愁对清明时候。不为吟诗应也瘦。

坐久衣痕皱。曾约花间携手。空忆洛阳耆旧。

道不相逢还却又。海棠开厮句。

(0)

如梦令·其六

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

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何处。何处。

一树乱鸦啼暮。

(0)

一寸金

楼倚寒城,隔岸江山见东越。

望远红千尺,游丝起舞,空青一段,斜阳明灭。

孤树秋声歇。霜枝袅、尚留病叶。

阑干外、带郭人家,蜂房几盘折。

我独逍遥,乘虚凭远,天风醒毛发。

问西窗停烛,谁吟巴雨,连床鼓瑟,谁弹湘月。

消得青鸾下,分明是、绛台紫阙。

何时约、姑射仙人,试手回剪雪。

(0)

过郑氏幽居

趁雨过云关,东风尚峭寒。

野花浑未放,石路卒难乾。

薄酒无多酌,穷途信少欢。

归来借蓑笠,莫作老坡看。

(0)

送峿侍者游茅山

云开三茅古洞天,借风一棹荆溪船。

所思绵绵常在梦,此行冉冉如登仙。

汲泉净洗黄独雪,斸石深耕瑶草烟。

蕙帐香凝蒲坐暖,共读南华秋水篇。

(0)

又送程公礼侍父归蜀用方万里韵

远从溧里上潼川,渚宿岩栖约半年。

老子情怀原不浅,扁舟风景浩无边。

故乡兵后几人在,明月秋中何处圆。

母氏悬悬兄弟望,顺流及早理归船。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