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三茅古洞天,借风一棹荆溪船。
所思绵绵常在梦,此行冉冉如登仙。
汲泉净洗黄独雪,斸石深耕瑶草烟。
蕙帐香凝蒲坐暖,共读南华秋水篇。
云开三茅古洞天,借风一棹荆溪船。
所思绵绵常在梦,此行冉冉如登仙。
汲泉净洗黄独雪,斸石深耕瑶草烟。
蕙帐香凝蒲坐暖,共读南华秋水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通过云开天、借风行舟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茅山之旅的向往与期待。"所思绵绵常在梦"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这次旅行的渴望和憧憬,而"此行冉冉如登仙"则透露出一丝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在自然景观中,诗人又不忘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汲泉洗雪、斸石耕草,都显示出一种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态度。"蕙帐香凝蒲坐暖"则是对室内温馨氛围的描绘,"共读南华秋水篇"更是表明了诗人在此旅途中不忘修习和探讨《庄子》等道家经典。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茅山之行的生动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精神之高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
安石声名,买臣富贵,我不敢知。
谩扬州泛泛,浮湛随水,阊门轨轨,开阖从时。
满目浮荣何与我,只赢得一场闲是非。
诚知此,问不归何待,不饮胡为。
岩松涧篁易老,应只能、采菽烹葵。
看风沙漠漠,未清紫逻,烟云冉冉,时露晴晖。
谁唤当年刘越石,为携取胡笳乘月吹。
吾无用,但寤言独宿,奋不能飞。
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
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
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
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
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
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
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
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凉风厉萧辰,秋事已一半。
同舍多望郎,萍聚复云散。
得士良苦艰,引去何浩瀚。
日日送行人,青衫浃流汗。
其间白石翁,清庙之圭瓒。
器采仪周行,词章辈楚乱。
秘丘第一官,脩途日未旰。
掉头不肯住,持节下霄汉。
草木识清名,风尘入长算。
安得此老宿,为世洗愁叹。
同省并门居,昔我缀华贯。
高标壁千仞,临分重嗟惋。
相期绍前徽,岁晚堪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