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
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
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
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
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
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
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
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
这首诗《读五代史》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深刻感慨。
首联“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描绘了历史中英雄人物不畏艰难,不惜重金,以求得杰出人才辅助自己,共同抵御外敌,维护国家安定的情景。这里“台”可能象征着权力的中心或英雄的居所,“折冲”则意味着在外交或军事上挫败敌人,展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颔联“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描述了历史上的地理特征和民族迁徙的景象。中原地区山川壮丽,河流纵横,而边塞地区则以放牧为生,牛羊成群。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暗示了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历史变迁,同时也隐含了民族融合与冲突的主题。
颈联“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描述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天狗堕”可能指的是某种自然灾害或神秘事件,而“帝羓回”则可能是对某个重要人物死亡的隐喻,暗示了权力更迭或历史转折的剧烈性。这两句通过奇特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和戏剧性。
尾联“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仙掌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英雄的英灵或历史的记忆,而潼关则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诗人想象即使英雄已逝,他们的精神仍然能够守护这片土地,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体现了对英雄主义和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怀念,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重重叠叠阴云痴,疾风骤雨常淋漓。
横流潏㶁昼夜响不息,大塍小岸日欲倾倒无能支。
为问天公如何不肯暂时霁,得非怪我噤口不作诗。
老夫今日作诗矣,天公自合生欢喜。
早赐旸光照四方,丁宁农夫作急为我车出田中水。
烂苗或有回生理,但得官租不负民不饥,敢惜妻孥饱糠秕。
十二峰头云似絮,十二峰下翻盆雨。
朝朝暮暮雨复晴,不知谁是阴晴主。
中有美人高髻鬟,神宫杳杳居深山。
人间有路不可往,云屏雾障愁跻攀。
怀王夜宿无人共,忽有山灵入幽梦。
醒来不见意中人,但觉阳台曙光动。
侍臣宋玉多才名,高唐一赋深有情。
自言亲到巫山里,美人再会如平生。
云雨当年只如此,襄王却是无名子。
后人不解真是非,误把遗迹著诗史。
巫山高,高嶙峋,楚宫花木今几春。
何时倚棹危峰下,一吊襄王父与臣。
狭径穿山腹,盘盘雄历此。
吴王三千剑,意以是为砥。
铁髓积广面,岁久色尚紫。
石槩奇窾窍,此以平为美。
坐阅今古人,当不知千几。
集坐毕一时,僔僔嫌如市。
况乃实不及,千名何以始。
准彼释氏诞,万亿未为耻。
俗惊少摄多,走观信而喜。
我登纪夜吟,其面月如水。
杨子时莫偕,清篇触倡起。
历历到以意,不游与游比。
语语尽括石,石举在诗矣。
使石尚化玉,倏忽鬼入耳。
玩之灵光生,戛之雅音倚。
气复蒸春云,诗又在石里。
瑟缩愧我辞,荆棘碍步履。
自笑邯郸人,胡为强追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