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繇来安可知,废兴原属祖皇司。
九陵再灼神孙父,四海同归福国师。
洒泣中朝兼将相,排空一统旧旌旗。
明珠出蚌曾瞻识,尚忆寒光照凤池。
天造繇来安可知,废兴原属祖皇司。
九陵再灼神孙父,四海同归福国师。
洒泣中朝兼将相,排空一统旧旌旗。
明珠出蚌曾瞻识,尚忆寒光照凤池。
这首诗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历史与现实,蕴含深沉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首联“天造繇来安可知,废兴原属祖皇司”开篇即展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与更替自有其规律,国家的兴衰也应归于先祖的安排,流露出一种宿命论色彩。接着,“九陵再灼神孙父,四海同归福国师”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历史的循环往复,强调国家的统一与和谐,如同火焰再次燃烧,照亮四海,使国师之福惠及四方。
“洒泣中朝兼将相,排空一统旧旌旗”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将朝堂的悲欢离合与将相的英勇事迹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最后,“明珠出蚌曾瞻识,尚忆寒光照凤池”以明珠比喻杰出人才,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期待,同时通过“寒光”与“凤池”的对比,暗示了人才虽处逆境,但终能绽放光彩,为国家带来繁荣与希望。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于人才价值的高度重视。
惨澹十堵内,吴生纵狂迹。
风云将逼人,神鬼如脱壁。
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
黑云夜窸窣,焉知不霹雳。
此际忽仙子,猎猎衣舄奕。
妙瞬乍疑生,参差夺人魄。
往往乘猛虎,冲梁耸奇石。
苍峭束高泉,角膝惊欹侧。
冥狱不可视,毛戴腋流液。
苟能水成河,刹那沈火宅。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
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
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
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
负心为垆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