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怀无逸,摐阶听不嫌。
凤城清觉切,鸳瓦响频添。
有喜占多稼,长吟乐既沾。
麦秋思泛浪,花气想薰髯。
如在三天上,能消五月炎。
须臾云缕散,棂际影流蟾。
欹枕怀无逸,摐阶听不嫌。
凤城清觉切,鸳瓦响频添。
有喜占多稼,长吟乐既沾。
麦秋思泛浪,花气想薰髯。
如在三天上,能消五月炎。
须臾云缕散,棂际影流蟾。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夜晚静卧床榻,倾听窗外夜雨的声音,感受雨滴敲打屋瓦的节奏,以及雨后带来的清新与凉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首句“欹枕怀无逸”,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态,即使在夜晚也无心急躁,享受着宁静的时光。接着,“摐阶听不嫌”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雨声的喜爱,即便是在台阶上听到雨声,也不感到厌烦,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凤城清觉切,鸳瓦响频添。”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京城比作凤凰栖息之地,雨声如同鸳鸯瓦上的清脆响声,增添了夜晚的宁静与美感。诗人通过“有喜占多稼,长吟乐既沾”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雨水滋润大地的感激之情。
“麦秋思泛浪,花气想薰髯。”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丰收景象,麦浪翻滚,花香四溢,仿佛连胡须都沾染上了花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如在三天上,能消五月炎。”诗人借用了神话中的“三天”(即天界),表达了自己在雨后的清凉中仿佛置身仙境,远离了夏日的炎热,感受到了超凡脱俗的宁静与凉爽。
“须臾云缕散,棂际影流蟾。”结尾两句描绘了雨后云散月明的景象,云朵渐渐消散,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夜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