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钟尚书北征诗稿》
《题钟尚书北征诗稿》全文
宋 / 乐雷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野雉江鸥满故都,秋风禾黍撚吟须。

六千里外驱旃旆,五十篇中见版图。

金铉尚期扶日御,玉衡终令正天衢。

书生亦有中原志,那得君王丈二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shàngshūběizhēngshī稿gǎo
sòng / léi

zhìjiāngōumǎndōuqiūfēngshǔniǎnyín

liùqiānwàizhānpèishípiānzhōngjiànbǎn

jīnxuànshànghéngzhōnglìngzhèngtiān

shūshēngyǒuzhōngyuánzhìjūnwángzhàngèrshū

翻译
野鸡和江鸥充满旧都,秋风吹过稻谷引发诗兴。
在遥远的六千里外指挥军队,从五十篇诗文中看到疆域的地图。
期待着能像金铉那样辅佐君王,最终使国家道路正确无误。
书生也有恢复中原的志向,怎能没有君王赐予的长矛以作战。
注释
野雉:野鸡。
江鸥:江边的鸥鸟。
故都:旧都,指京城。
禾黍:稻谷。
撚:轻触,这里指引发。
吟须:诗人的灵感或诗兴。
六千里:极言距离之远。
旃旆:古代军队的旗帜。
版图:地图,这里指疆域。
金铉:比喻有才能的人,这里指辅佐者。
扶日御:扶持太阳,象征辅佐君王。
玉衡:古代星宿名,象征公正。
正天衢:使道路畅通,比喻治理国家。
书生:读书人。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这里是古战场。
志:志向。
丈二殳:古代的一种长矛,长度约两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个人对于古典学问的尊崇。"野雉江鸥满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古都的怀念之情。"秋风禾黍撚吟须"则是借用季节的变化来表达一种淡远的情感。

"六千里外驱旃旆,五十篇中见版图"中的“旃旆”指的是古代车骑的装饰,也常用以形容军队的威严。诗人通过对远征和文献记载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事件的重视和个人学识的广博。

接下来的"金铉尚期扶日御,玉衡终令正天衢"中,“金铉”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礼器,而“玉衡”则象征着时间的准确与秩序的建立。这两句通过对古代仪式和时空秩序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最后,“书生亦有中原志,那得君王丈二殳”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学者,对于恢复中央王朝秩序的渴望。"那得"在这里表现了一种无奈与不易,"君王丈二殳"则是对理想中的统治者的描绘,充满了对美好政治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学问的尊崇以及个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作者介绍

乐雷发
朝代:宋   字:声远   号:雪矶   籍贯:湖南宁远   生辰: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猜你喜欢

郊行雨

出郭忽数里,雨馀秋意偏。

远山青入雾,野水白平田。

鹭立斜阳去,牛依古树眠。

不辞泥泞极,即此是丰年。

(0)

题龙纪院僧室

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

焚香犹夜起,喜酒见天真。

生平持戒定,老大有精神。

须知不变者,那减故时新。

(0)

梨园小部

倾宫晨起传轻妆,山殿生风夏日长。

小部新声落天上,无人知是荔枝香。

(0)

山居·其十三

何思何虑只寂然,由来习静类修禅。

一去无多路□□,直启玄关叩洞天。

(0)

南昌城

巍城十八里,雄壮称洪都。

北郭势迤逦,南浦形萦纡。

连亘控西江,囊括尽东湖。

灌侯遗故址,李相规旧模。

改筑龙沙堤,三方第如初。

得非彫残后,民力不足欤。

得非府库竭,费用不给欤。

当时庙堂上,不主公议欤。

我来客城闉,感慨成欷吁。

今古如一辙,有才能远图。

(0)

一络索.柳

好在章台杨柳。不禁春瘦。

淡烟微雨曲尘丝,锁一点、眉头皱。忆自灞陵别后。

青青依旧。万丝千缕太多情,忍攀折、行人手。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