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山色新安路。溪滑云深,唤起离人绪。
点点黄梅天上雨,五更湿尽相思树。
飘飖已作浮萍侣。角枕蓬窗,无计推愁去。
石上菖蒲长几许,梦回香阁逢端午。
四围山色新安路。溪滑云深,唤起离人绪。
点点黄梅天上雨,五更湿尽相思树。
飘飖已作浮萍侣。角枕蓬窗,无计推愁去。
石上菖蒲长几许,梦回香阁逢端午。
这首《鹊踏枝·雨舟纪梦》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深情的画面。词中以“四围山色新安路”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旅程之中,溪流潺潺,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唤起离人绪”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之情。诗人通过“点点黄梅天上雨,五更湿尽相思树”这一景象,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雨滴如同泪水,湿润了每一棵树,也湿润了读者的心。
随后,“飘飖已作浮萍侣。角枕蓬窗,无计推愁去”几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身处蓬草之窗,无法摆脱内心的愁绪。这里不仅表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渴望。
最后,“石上菖蒲长几许,梦回香阁逢端午”两句,以端午节为背景,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菖蒲生长的长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梦回香阁则表达了对过去温馨时刻的回忆。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孤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