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华阁帖三卷绍兴御刻皆二王书后有释文余颇辨其误复跋一诗》
《青华阁帖三卷绍兴御刻皆二王书后有释文余颇辨其误复跋一诗》全文
清 / 姚鼐   形式: 古风

苍颉始作书,已闻夜鬼哭。

官民信治察,淳朴存有几。

何况尚草法,几牖骇蛇虺。

笔势取奔趋,形体杂叆霼。

多寡乱马足,左右错丁尾。

假如羲献存,翰墨矜有斐。

试钳文上下,自读口亦悱。

儒者厌草书,所识讵不韪。

伤哉宋南渡,国有存陈唏。

铁马苟临江,所忧杭一苇。

柰何耽安燕,宫苑艳禯卉。

近拟大观年,取法寔比匪。

镌工聚乐石,名帖启籯篚。

帝后各擅书,亲释文如蚁。

吾今适无事,旧册陈几棐。

颇亦从俗嗜,骧腾震瑰玮。

默对淹永日,错昧暾与朏。

旧释或得失,吾说亦葑菲。

古帖残阙馀,谁能诵娓娓。

盍各陈小辨,聊于博弈伟。

若夫大雅才,自命则吾岂。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名为《青华阁帖三卷绍兴御刻皆二王书后有释文余颇辨其误复跋一诗》。全诗以鉴赏古帖为线索,展开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古代文字的创制,引出“苍颉始作书,已闻夜鬼哭”的典故,暗示文字的诞生对社会的影响深远。接着,诗人探讨了官民治理与风俗习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指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传统文化的淳朴与纯粹实属不易。

进入书法主题,诗人描述了草书的特性和变化,指出其笔势奔放、形态各异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书法大师如王羲之、王献之作品的敬仰。诗人通过尝试模仿和解读这些作品,反思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并对当时社会中对草书态度的转变表示了担忧。

进一步地,诗人批判了宋代南渡后,国力衰微,却仍沉迷于奢华享乐,忽视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以“铁马苟临江,所忧杭一苇”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面临的危机,强调了文化精神在国家兴衰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诗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在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的冲突时,应保持客观和包容的态度,既不应盲目推崇传统,也不应完全摒弃新潮。他鼓励人们在欣赏古帖的同时,勇于辨析其中的真伪,以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鼐

姚鼐
朝代:清   字:姬传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nài)(1731~1815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猜你喜欢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

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森沈殿瓦碧,羃历井苔苍。

院静杉篁秀,人闲钟鼓长。

凭谁同把酒,清兴窅相望。

(0)

送刘仲通赴京师

圣朝方考牧,蕃育寄才能。

屡别良可叹,闲游不复曾。

行尘遵洛汭,朝骑对觚棱。

瀍上秋台迥,归来正好登。

(0)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一

盛德师尧舜,英姿肖祖宗。

太阳光遍照,沧海量兼容。

鸿业知能继,齐民望可封。

如何未五载,已上鼎湖龙。

(0)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二首·其二

平安候火出云间,区脱无尘刁斗闲。

汉相威声遥制敌,胡兵远迹夜开关。

赤松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复还。

玉帐牙旗空壮观,谢公高兴在东山。

(0)

吕宣徽挽歌二首·其二

维岳人皆仰,长城众所依。

远猷方克壮,昭世忽长违。

象设俨如在,英灵窅不归。

唯应令名久,竹素蔼馀辉。

(0)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其四

杖屦还私第,精诚在本朝。

爱君老不懈,忧国没方昭。

东阁秋牢落,西芒夜寂寥。

只应忠亮志,气运不能消。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