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
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
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
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
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
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
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
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
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
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
此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失意、暮年怀旧之人的心境与情感。开篇“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上遇挫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感到时光飞逝,不可挽回。接着,“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则是诗人登高望远,心中牵挂着往日的辉煌,却被现实中的重重阻隔所遮掩。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一句通过夕阳与大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远离尘嚣的向往。随后,“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则是诗人面对流水,感慨于岁月悠长,如同江水般不断流淌。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两句显示出诗人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希望自己的德行和影响力能够传播到边疆。紧接着,“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则是对某种制度或法令的颁布,以及这种行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后,“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一句,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思念托付给了三峰之守,而那遥远的岐山之路,也被云雾所隔绝。这不仅描绘了空间上的隔离,更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往昔荣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希望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份淡淡的哀愁与孤独,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