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谁掩关,清净自多闲。
一雨收众木,孤云生远山。
花萎绿苔上,鸽乳翠楼间。
岚霭燃香夕,容听半偈还。
幽深谁掩关,清净自多闲。
一雨收众木,孤云生远山。
花萎绿苔上,鸽乳翠楼间。
岚霭燃香夕,容听半偈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幽深谁掩关,清净自多闲"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享受着一种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空旷。
"一雨收众木,孤云生远山"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春天一场细雨,可以滋润所有植物,使它们更加郁郁葱葱;而在远处的山峰上,则浮动着孤独的云朵,这些都是诗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花萎绿苔上,鸽乳翠楼间"继续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景象。花瓣落在地面的青苔之上,而在绿意盎然的楼宇之间,有鸽鸟产卵,这里表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
最后,"岚霭燃香夕,容听半偈还"则是诗人对宗教修行的一种向往。在黄昏时分,寺庙中传来淡淡的香气,诗人心境宁静,可以安坐聆听佛经中的半偈(即半句颂词)。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界和宗教修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自我超脱的追求。
梦与故人语,语我以相思。
才为旬日别,宛若三秋期。
令弟坐我侧,屈指如有为。
须臾湛君至,崔子行相随。
肴醑旋罗列,语笑如平时。
纵言及微奥,会意忘其辞。
觉来复何有,起坐空嗟咨。
花源神界敞,香海沃焦浮。
得似钟期赏,相将范蠡舟。
捲帘延远岫,催榜度飞楼。
有客恒冠鹖,诸君颇下鸥。
节逢青女候,人尽墨卿流。
梅屿宁回驾,渔庄可借筹。
调刁闻爽籁,欸乃间清讴。
繁露频摇笔,行云逐啭喉。
醁醽中圣趣,篱落野夫谋。
钟寂莲花土,灯疏杜若洲。
亦知秋凛在,多为夕佳留。
欲续龙山会,唯须秉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