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音容两渺茫,不堪端坐细思量。
云收雨散知何处,燕语莺啼亦可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我怜贞白重寒芳。
愁来欲奏相思曲,只恐猿闻也断肠。
一别音容两渺茫,不堪端坐细思量。
云收雨散知何处,燕语莺啼亦可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我怜贞白重寒芳。
愁来欲奏相思曲,只恐猿闻也断肠。
这首诗《悼亡(其二)》是明代诗人丘浚所作,表达了对已逝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悼念之情的深沉与复杂。
首句“一别音容两渺茫”,开篇即点明了与逝者之间的离别,音容笑貌皆成过往云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空虚。接下来,“不堪端坐细思量”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面对逝去之人的回忆时内心的痛苦与无法承受的情感压力。
“云收雨散知何处”,以自然景象的变换比喻逝者行踪的不可寻觅,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无奈与哀伤。“燕语莺啼亦可伤”,通过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反衬出悼念者的悲伤情绪,燕子的呢喃与黄莺的啼鸣,在这里成了触动人心的哀歌。
“谁爱风流高格调,我怜贞白重寒芳”,这两句诗则在哀悼的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独特人格魅力的赞美与怀念。高洁的品格、贞洁的品质,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能散发出独特的芳香,这种精神上的美好成为诗人永恒的追忆。
最后,“愁来欲奏相思曲,只恐猿闻也断肠”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要通过音乐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但又担心这哀怨的旋律会令山中的猿猴也为之断肠,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这份思念之深,连自然界的生灵也无法承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以及在失去至亲之后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