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舟朅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
暑衣清净鸳鸯喜,作浪舞花惊不起。
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
弄舟朅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
暑衣清净鸳鸯喜,作浪舞花惊不起。
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女子采莲情景的诗,语言生动,意境清新。开篇“弄舟朅来南塘水”即设定了诗的背景和主角的活动——一位女子在静谧的南塘水边划船采莲。接着“荷叶映身摘莲子”描绘出女子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形,荷叶如同绿色的幕布,将女子的身体轻轻包围,而她则小心翼翼地从中摘取莲藕,既展现了采莲的艰辛,也传达了一种生活的纯净和美好。
“暑衣清净鸳鸯喜”一句,则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夏日的宁静与生机。女子穿着轻薄洁净的衣服,即使在炎热的季节也感到凉爽自在,而水中的鸳鸯(一种水鸟)则因主角的到来而显得更加活泼愉悦。
“作浪舞花惊不起”这一句,更是对前述情景的一种艺术加工。女子采莲时偶尔搅动了水面,形成涟漪,好似水上之花随波逐流,但却没有惊扰到水中的生物,这不仅展示了女子的柔美动作,也反映出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则从细节处表现了采莲女子的小心谨慎。她的手指在水中轻拂,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对事物的珍爱与保护,即便是初长成的水菱(一种水生植物)也不免带有尖锐的新刺,但她仍以细腻入微的心去护惜,这既体现了女子的温婉,也映照出诗人对生活之美的深切感悟。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采莲女子与自然环境交融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夏日田园生态画卷,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中人物的柔情与细腻,也使人沉醉于那份清新脱俗的意境之中。
荥阳军垒高嵯峨,楚汉之战何其多。
已向廒仓夺刍粟,还临鸿水割山河。
大小一百一十战,组练峥嵘如闪电。
存亡呼吸那可知,主客纵横忽然变。
英姿烈烈纪将军,志不可夺身可焚。
城西夜半赤帝走,独载黄屋开东门。
汉家社稷萧曹力,杀身卫主谁能识。
君不见丹书白马勒元功,吹箫屠狗俱开国。
燕街寡妇泪涟涟,自言夫死未期年。
昼勤织纺为衣食,夜抚孤儿不遑眠。
孤儿幸能学步履,我夫有以继其先。
成立时遇清明节,今将麦饭洒埏前。
妾身百年归于室,地下逢夫无愧颜。
奈何我生日茕茕,靡依靡怙叹伶仃。
旻天不吊此穷苦,疾威频将下土倾。
往年麦豆皆枯槁,晚禾遭霜又未成。
今春父子不相顾,骨肉分离向远行。
眼见旧时多富姿,而今转作沟中泥。
母子困阨何所赖,泣抱孤儿走京师。
谁知京师亦萧条,哀哉艰难无处号。
街头死者无人掩,多是流民向此逃。
母寒儿饥日叫哭,无力走去但匍匐。
眼中流泪口中干,只得将儿入市鬻。
市上纷纷草标待,卖者空多买者稀。
直到日夕才定约,破钱百文救我饥。
思量此钱买黍饭,是食吾儿肤与肌。
抆泪收钱敝裳湿,如割心肺痛难支。
母解怀抱将儿出,儿将两手抱母衣。
跌脚投地气欲绝,竟将母子强分离。
买主抱儿色凄惨,妇人欲去步难移。
儿哭声,母哭声,皆哭死者又哭生。
儿哭母毒舍我去,母哭苍天叫不应。
《鬻子行》【明·杨爵】燕街寡妇泪涟涟,自言夫死未期年。昼勤织纺为衣食,夜抚孤儿不遑眠。孤儿幸能学步履,我夫有以继其先。成立时遇清明节,今将麦饭洒埏前。妾身百年归于室,地下逢夫无愧颜。奈何我生日茕茕,靡依靡怙叹伶仃。旻天不吊此穷苦,疾威频将下土倾。往年麦豆皆枯槁,晚禾遭霜又未成。今春父子不相顾,骨肉分离向远行。眼见旧时多富姿,而今转作沟中泥。母子困阨何所赖,泣抱孤儿走京师。谁知京师亦萧条,哀哉艰难无处号。街头死者无人掩,多是流民向此逃。母寒儿饥日叫哭,无力走去但匍匐。眼中流泪口中干,只得将儿入市鬻。市上纷纷草标待,卖者空多买者稀。直到日夕才定约,破钱百文救我饥。思量此钱买黍饭,是食吾儿肤与肌。抆泪收钱敝裳湿,如割心肺痛难支。母解怀抱将儿出,儿将两手抱母衣。跌脚投地气欲绝,竟将母子强分离。买主抱儿色凄惨,妇人欲去步难移。儿哭声,母哭声,皆哭死者又哭生。儿哭母毒舍我去,母哭苍天叫不应。
https://shici.929r.com/shici/j75lv82c5q.html
男子志四方,焉能守一丘。
壮游轻万里,逸迹淩九州。
抚时厌迫隘,胡为此淹留。
越乡悲南冠,骋望登东楼。
遥树小如荠,连峰如波流。
穹谷无足音,远水无归舟。
跳听何所见,驰目空悠悠。
海曲歌五噫,天末咏四愁。
崇山自兴恻,旷野谁与俦。
焉得云螭驾,托乘从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