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试披清奏籁,月中乍展宛飞龙。
一梢已占琅玕性,千亩如看烟雨重。
风里试披清奏籁,月中乍展宛飞龙。
一梢已占琅玕性,千亩如看烟雨重。
这首诗描绘了倪瓒所绘竹子的生动与高洁之感。首句“风里试披清奏籁”,以风中竹叶的轻摇比喻竹子在风中的清脆之声,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展现出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与生命力。次句“月中乍展宛飞龙”,则将月光下的竹子比作翱翔的龙,既突出了竹子在月光下优雅的姿态,又赋予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一梢已占琅玕性”,通过“一梢”(一根竹枝)与“琅玕”(古代传说中的美玉,这里象征竹子的高洁与坚韧),强调了竹子内在品质的纯净与不屈。最后,“千亩如看烟雨重”,以广阔的竹林为背景,用“烟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邃的意境,暗示竹林在烟雨中的神秘与深沉,同时也表达了对竹林整体景象的赞美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不同情境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格的颂扬,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城连帝子阁西头,水绕南昌故郡流。
山短天长鸥鹭小,夜深云净月星浮。
澹台墓暗竹根古,孺子亭荒荷叶秋。
漠漠沧江无了日,哦诗莫苦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