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幽窗拟对谈,十年不到二龙潭。
白云吹作山前雨,应报高僧不在庵。
灯火幽窗拟对谈,十年不到二龙潭。
白云吹作山前雨,应报高僧不在庵。
这首诗《雨中闻云溪不在》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灯火幽窗拟对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在昏黄的灯光下,诗人坐在窗边,似乎正准备与某人交谈。这里的“拟”字,暗示了对话并未真正展开,营造出一种期待与遗憾交织的氛围。
次句“十年不到二龙潭”,以时间的跨度和空间的距离,强调了诗人对某个地方的长久思念。二龙潭,作为地点的象征,不仅代表了自然美景,更蕴含着某种精神寄托或心灵归宿的意义。
第三句“白云吹作山前雨”,通过自然景象的变换,表达了诗人对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世事的感慨。白云化为雨水,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隐喻。
最后一句“应报高僧不在庵”,则将话题引向了禅宗的智慧。高僧不在庵,可能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和超脱并非外在形式所能捕捉,而是需要内心的领悟和修行。这句诗借景抒情,寓言深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香风万家晓,和气九江春。
朝回冠盖得意,玉季和金昆。
屈指登高旧节,侧耳称觞新语,采菊旧芳樽。
南土爱王粲,东阁寿平津。节龙香,符虎重,印龟新。
弓刀千骑如水,曾为下南闽。
墙外阴阴桃李,庭下辉辉兰玉,一笑指庄椿。
更看济时了,高卧道山云。
芳姿蕙态,笑人閒脂粉,寻常红白。
大抵风流天也惜,赋与梅魂兰魄。
袁相名姝,谢家尤物,缥缈真仙格。
朝来酒恶,可人一笑冰释。
韩郎老矣情怀,鬓丝禅榻,花落茶烟湿。
心字慇勤通一线,千劫消磨不得。
被底春温,樽前风味,回首伤春客。
却愁云散,等閒好梦难觅。
忆昔常过居庸关,关中流水声潺潺。
雪花飞寒大如席,白色粲烂西南山。
山家野店隐烟雾,水榭云楼有幽趣。
汉家封侯已消磨,秦时长城作行路。
天险不设南北通,风俗一混归鸿蒙。
今人不解古时事,使我感慨心忡忡。
滦水城头无苜蓿,马驴尽食江南粟。
八月九月朔风高,更有饥鹰啄人肉。
太平时节无烽尘,金舆玉辇从时巡。
关南关北草色新,四海贡赋来相亲。
大车连属小车侣,雪地冰天无险阻。
玉帛谷粟取不穷,诛求那信人民苦。
书生潦倒家无储,凄凉忽见盘车图。
侧身怅望长嗟吁,天子亦念东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