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多浪迹,老大合幽栖。
事业卑牛口,生涯尚马蹄。
避人嘲自解,隐几物难齐。
每忆山中友,秋来好杖藜。
少年多浪迹,老大合幽栖。
事业卑牛口,生涯尚马蹄。
避人嘲自解,隐几物难齐。
每忆山中友,秋来好杖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少时四处漂泊,年老后选择隐居的文人形象。诗中的“少年多浪迹,老大合幽栖”两句,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从年轻时的游历四方到晚年寻求宁静生活的转变。接下来,“事业卑牛口,生涯尚马蹄”则以“牛口”和“马蹄”为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事业与生活的态度,或许暗含着对世俗功利的淡然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避人嘲自解,隐几物难齐”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能够自我解嘲,面对外界的不理解或难以调和的事物,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最后,“每忆山中友,秋来好杖藜”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怀念以及在秋天到来时,手持藜杖再次踏上归隐之路的愿望,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好在碧坛湾,丛底度岁寒。
何堪栽凤律,祇好制鱼竿。
拂水烟稍润,含风剑叶攒。
芳荫聊奉庇,君试仰天看。
破腊连空粉絮飘,离离一番长山苗。
旗亭谁氏来沽酒,台笠何人去采樵。
背日旋依松涧积,迎风先傍药畦消。
袁安此际偏无赖,独掩闲门对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