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烟林在,王家一事无。
到门唯藓石,对语画山臞。
路失云相引,厓攲竹可扶。
看人车马去,尘起是修途。
只有烟林在,王家一事无。
到门唯藓石,对语画山臞。
路失云相引,厓攲竹可扶。
看人车马去,尘起是修途。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游历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只有烟林在”,以烟雾缭绕的树林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接着,“王家一事无”一句,似乎在暗示过往的纷扰已远离,为接下来的清静之旅铺垫。
“到门唯藓石,对语画山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致,门前长满了青苔和石头,与对面的画中山峰相对,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交融。这里的“臞”字,形容山峰瘦削,富有诗意地传达了山的形态之美。
“路失云相引,厓攲竹可扶”则展示了行进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云雾缭绕的道路仿佛引导着前行的方向,而倾斜的崖边,翠竹挺立,既提供了行走的依靠,也增添了景色的生动与活力。
最后,“看人车马去,尘起是修途”两句,以对比的手法收尾,将喧嚣与宁静进行对比,强调了这次旅行的目的是逃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平静。整个画面由远及近,从自然景观到内心感受,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脩竹更深处。映帘栊、清阴障日,坐来无暑。
水激泠泠知何许,跳碎危栏玉树。
都不系、人间朝暮。
东阁少年今老矣,况樽中、有酒嫌推去。
犹著我,名流语。大家绿野陪容与。
算等閒、过了薰风,又还商素。
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恩未报、恐成辜负。
举目江河休感涕,念有君、如此何愁虏。
歌未罢,谁来舞。
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
松阅千年弃涧壑,不如杀身扶明堂。
士生抱材愿少试,誓取燕赵归君王。
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
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
半酣浩歌声激烈,车轮百转盘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