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乡音改,还家鬓发疏。
应凭小池雁,为寄大雷书。
久客乡音改,还家鬓发疏。
应凭小池雁,为寄大雷书。
这首诗《雷港》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久居他乡归来时的感慨与孤独。
“久客乡音改”,诗人长期离家在外,家乡的口音已经改变,表达了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无奈与感慨。“还家鬓发疏”,归家后发现两鬓已稀疏,形象地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年华老去的哀愁。
“应凭小池雁”,诗人希望借助小池中的大雁传递书信,寄托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问候。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交流的情感,也暗示了通信不便的时代背景,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情感深度。
“为寄大雷书”,“大雷”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某种象征,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想要给远方的人或地方寄去书信的愿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远方的牵挂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筑堤盖南堂,雪霰响新瓦。
我踏雪泥至,自携双不借。
爱公有俊气,句法洗凡马。
清婉继彭泽,寒陋笑东野。
愿为西崦邻,投名入诗社。
馀年吾事济,过从有公者。
何时闻折竹,灯火共清夜。
晓堂人未扫,如开辋川画。
平生学牧牛,鼻索尝自把。
而今失所在,宁复事鞭打。
吾诗一寄耳,雕琢特未暇。
且欣两俱健,意气要倾写。
穷年踏黄尘,旅卧每自鄙。
此山颇岑寂,饮食亦清美。
瘦藤当一折,且作终老计。
晓堂看春雪,秀色净窗几。
炉暖倚蒲团,颓然成坐睡。
君从何所来,会我清梦里。
琼花斜袅帽,眸子湛秋水。
伊予杂欢笑,应阿竟何事。
忽然长揖去,惊觉在千里。
人生孰非梦,安有昏旦异。
心知目所见,历历皆虚伪。
他日或相逢,何殊开睫寐。
此诗当见渠,一展笑相视。
去年雨多忧水潦,今年雨少忧枯槁。
都缘县政失中和,水旱年年勤父老。
前时云起雨欲落,夜半风来还一扫。
明朝引首望霄汉,屋上晨暾仍杲杲。
赋输百万未破白,簿脚何缘得勾倒。
上书自劾欲归去,老妇挽衣傍夺藁。
技穷往诉北山神,是夕沛然偿所祷。
稻畦罢亚势已活,竹里萧疏声更好。
故应神意闵孤拙,苟免岁中书下考。
便安杵臼伺秋成,云子满田行可捣。
雨似悬河风似箭,风号雨驰寒刮面。
何处巡城老健儿,城上讴吟自哀怨。
不知底事偏苦伤,声高声低哀思长。
戍边役重畏酷法,去国年多思故乡。
城上歌时夜方半,正是孤斋醉魂断。
和风和雨两三声,推枕投衾坐长叹。
传闻边警动熙河,战士连年不解戈。
今夜风号雨驰处,城上哀怨知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