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日读易》
《元日读易》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伏羲三十馀万岁,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

于虖易学幸未泯,安得名山处处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
sòng / yóu

sānshíwànsuìchuánzhětàishānháománg

chūnqiūsuīlínjuégàixiānqínhuǒwáng

mèngcáinéngdàofēngjiànkǒngyán鸿hónghuāng

xuéxìngwèimǐnānmíngshānchùchùcáng

注释
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创世神。
馀万岁:极言寿命之长。
传者:传承者。
太山:泰山,象征崇高和永恒。
毫芒:极其微小的部分。
鲁麟:鲁国的麒麟,古人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此处指代儒家文化。
绝:消失。
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
先秦:秦朝之前的时期。
火亡:被大火(秦始皇焚书坑儒)所毁灭。
孟轲:孟子,儒家重要人物。
封建:指分封制。
孔子:孔子,儒家创始人。
鸿荒:远古洪荒时代,形容世界初开时的状态。
易学:《易经》,古代哲学经典。
幸未泯:幸运地没有灭绝。
名山:古代典籍常比喻为名山,象征着珍贵和深远。
藏:隐藏或保存。
翻译
伏羲活了三十多万年,他的传承就像泰山的一丝微光。
虽然春秋时期鲁国麒麟的出现已经消失,礼仪音乐在秦朝之前就已焚毁。
孟子只能谈论封建制度,而孔子已经不再提及远古洪荒时代。
幸好《易经》的知识还没完全消亡,但何处才能找到像名山一样珍藏的经典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元日读易》,主要通过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古代文明传承与易学命运的感慨。首句“伏羲三十馀万岁”提及远古神话中的伏羲,暗示时间的悠久;“传者太山一毫芒”则形象地描绘了知识传承的微小与艰难。接下来,“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火亡”暗指历史变迁,儒家经典如《春秋》中的瑞兽“麒麟”消失,礼乐制度在秦朝焚书坑儒中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诗人接着提到孟子试图阐述封建制度,而孔子对于远古洪荒时代的讨论已经不再被提及,表明传统文化的断裂。然而,“于虖易学幸未泯”表达出对易学这一古老学问幸存的庆幸,希望它能在后世继续发扬光大。“安得名山处处藏”则是对理想中学术文化得以妥善保存和传承的期盼,希望能有更多地方珍藏这些宝贵的知识。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寓含了对传统文化延续的忧虑与期待,体现了陆游深厚的历史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送陈集生使南海

凤阙春深柳乍齐,王孙台畔草萋萋。

看君绛节天南去,驿路晴花送马蹄。

(0)

沈长山山庄·其一

苦蓼满汀花映窗,蜀山飞过雁双双。

豆棚欹侧侵书架,梧叶颠狂扑酒缸。

(0)

雪蕉为商叔护赋·其一

绿阴窗外渐看匀,叶底题诗綵笔新。

怪得秋来未摇落,知君句里总阳春。

(0)

案山

沙圩塔前春草齐,案山楼外晓莺啼。

画船载酒三湖遍,箫鼓声中日又西。

(0)

题扇

绿树阴中款竹扉,几家临水狎渔矶。

日长门径无车马,燕子杨花自在飞。

(0)

次宝应

鸭群无数夕阳边,蒲草平沙晚涨宽。

欲识澄明三万顷,凭君须上驿楼看。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