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复何有,尽醉不须推。
海上流人四集,客自故乡来。
休问年时花信,却映战场草色,烂漫逐春开。
咫尺还乡水,昔昔一帆回。展情话,悯离乱,托深杯。
此地故无烟雨,空忆旧楼台。
千古永和癸丑,当日神州何状,沈陆有余哀。
谁喻右军指,今古重徘徊。
令节复何有,尽醉不须推。
海上流人四集,客自故乡来。
休问年时花信,却映战场草色,烂漫逐春开。
咫尺还乡水,昔昔一帆回。展情话,悯离乱,托深杯。
此地故无烟雨,空忆旧楼台。
千古永和癸丑,当日神州何状,沈陆有余哀。
谁喻右军指,今古重徘徊。
这首《水调歌头》由金兆蕃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诗人与同乡友人在上海共饮的情景,以及对故乡、历史变迁的感慨。
“令节复何有,尽醉不须推。” 开篇即表达了节日相聚的喜悦,不必拘泥礼节,尽情畅饮。接着“海上流人四集,客自故乡来。” 描绘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子汇聚一堂,其中不乏漂泊在外的异乡人,他们从故乡而来,相聚于此。
“休问年时花信,却映战场草色,烂漫逐春开。” 这几句通过对比,将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战乱景象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即使在战争的背景下,春天依然会来临,万物依旧生机勃勃,但人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
“咫尺还乡水,昔昔一帆回。”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即使距离故乡仅一步之遥,却难以轻易返回。这句蕴含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展情话,悯离乱,托深杯。” 在聚会中,人们通过交谈表达彼此的情感,对离乱的同情,借酒浇愁。这反映了在动荡年代,人们寻求慰藉的方式。
“此地故无烟雨,空忆旧楼台。”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尽管眼前并无烟雨蒙蒙的景象,也无昔日的楼台,但心中仍能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画面。
“千古永和癸丑,当日神州何状,沈陆有余哀。” 提及历史上的“永和癸丑”(公元355年),与当时神州大地的状况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盛世的怀念。
“谁喻右军指,今古重徘徊。” 最后,以王羲之(右军)为例,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当下与过往的反复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相聚欢愉的描绘,也有对离乱与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断云飞雨过平川,吹作团栾碧玉天。
酒绿强能开病眼,绦长那解系流年。
闲收艾叶晴窗外,忍对榴花白发边。
细葛香罗天上有,乌纱白簟北窗眠。
朝来三尺雨,一洒遍原隰。
秋风扫快霁,凉气便相袭。
幽人倚寒窗,睡眼已生涩。
淅沥闻井梧,风枝摆馀湿。
推枕夜未央,牵幌月还入。
凄然裘褐念,感此络纬泣。
嗟我岂不知,索衣寒无及。
家机卧空轴,麻缕无可缉。
殷勤语秋虫,相煎何太急。
谁能太早计,不死会当给。
吾言甚酸寒,不足劳掇拾。
书之示二豪,以当一笑集。
五岭南来山最多,驱军日涉千坡陁。
山中食菜不食肉,十室九家俱事魔。
县官给钱捕魔鬼,八万魔军同日起。
将军新破强虏回,马前班剑如流水。
生斩妖精拔羽幢,传首天庭藁街死。
当时平田作战场,至今遗骼无人藏。
旧居虽在人不见,破屋萧萧围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