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为谁消瘦。知否,端的小儿郎。
泥人肠断损容光,点鬓怕吴霜。曾是得他怜惜。
何夕。别语更依依。浅红愁结翠娥低,争忍不思惟。
玉骨为谁消瘦。知否,端的小儿郎。
泥人肠断损容光,点鬓怕吴霜。曾是得他怜惜。
何夕。别语更依依。浅红愁结翠娥低,争忍不思惟。
这首《荷叶杯》由清代诗人顾贞观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段深情的离别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与不舍。
“玉骨为谁消瘦”,开篇即以“玉骨”比喻女子的娇美身姿,暗示其因思念而日渐消瘦,形象地表达了相思之苦。接下来,“知否,端的小儿郎”一句,既是对爱人身份的确认,也流露出对对方的深情呼唤,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泥人肠断损容光,点鬓怕吴霜”两句,通过“泥人”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心如刀割的情状,面容也因此失去了光彩。同时,“点鬓怕吴霜”则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年华老去的无奈,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曾是得他怜惜。何夕。别语更依依”三句,回忆起两人曾经的恩爱时光,以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浅红愁结翠娥低,争忍不思惟”两句,以女子愁眉深锁的形象收尾,进一步强化了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分别之后,思念也不会停止,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爱情中的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深,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