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不是汤文辈,此老徒追伊吕风。
桐水有情群野鹤,谏垣无意补山龙。
云台芜没空名汉,钓石峥嵘尚属公。
我过祠前三稽颡,千年香火俨遗容。
故人不是汤文辈,此老徒追伊吕风。
桐水有情群野鹤,谏垣无意补山龙。
云台芜没空名汉,钓石峥嵘尚属公。
我过祠前三稽颡,千年香火俨遗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的《过严先生祠堂》。诗中以“故人”开篇,暗指已故的严光,即严子陵,与“汤文辈”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严光高尚人格的敬仰。接着,“此老徒追伊吕风”一句,将严光与古代贤相伊尹、吕尚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其道德风范。
“桐水有情群野鹤,谏垣无意补山龙”两句,运用自然景物来象征和比喻,桐水之水仿佛有情感,陪伴着群鹤,而严光则无意于官场,象征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里“补山龙”可能是指修复或治理国家之事,暗示严光虽不在高位,但心系国家。
“云台芜没空名汉,钓石峥嵘尚属公”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将严光与云台山的汉朝名将们相对比,指出云台山上的英雄虽有名无实,而严光的钓石却依然屹立,象征其精神永存。这里“公”字可能指的是严光的公正无私。
最后,“我过祠前三稽颡,千年香火俨遗容”表达了诗人亲自到严先生祠堂拜祭的情景,通过“三稽颡”(三次跪拜)的动作,以及“千年香火”的描述,展现了后人对严光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其形象仿佛历久弥新,永远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严光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表达了对古代贤士高尚品德的崇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
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
披榛得径路,曳杖惊麋鹿。
鲍生古骚人,曾过鍊师宿。
明月古坛边,题诗记脩竹。
兹焉废耕陇,岁晏空菽粟。
薄日静衔山,惊湍泻哀玉。
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