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自顺序,害气客其间。
反舌不收声,君侧有谗言。
陶唐后神圣,丞弼皆俊良。
而犹畏侧佞,堲之庶事康。
成汤旱自责,亦乃惧其昌。
流言困周公,风雷始格王。
威久任仲父,竖刁在后宫。
秦霸以孟明,谝言覆西戎。
菀菀十围柳,疾风僵路隅。
微虫檗牙之,不能保根株。
四时自顺序,害气客其间。
反舌不收声,君侧有谗言。
陶唐后神圣,丞弼皆俊良。
而犹畏侧佞,堲之庶事康。
成汤旱自责,亦乃惧其昌。
流言困周公,风雷始格王。
威久任仲父,竖刁在后宫。
秦霸以孟明,谝言覆西戎。
菀菀十围柳,疾风僵路隅。
微虫檗牙之,不能保根株。
这首诗《折杨柳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社会现象的对比,寓含深沉的历史反思与对人性的洞察。
首句“四时自顺序,害气客其间”点明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但紧接着“反舌不收声,君侧有谗言”则揭示了社会中存在不正之风,比喻君主身边有小人进谗言,破坏了正常的秩序。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沦丧和政治腐败的忧虑。
“陶唐后神圣,丞弼皆俊良。而犹畏侧佞,堲之庶事康。”这里引用了古代圣贤时代的故事,强调了贤明君臣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即使在最好的时代,也需警惕小人的存在,以免影响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成汤旱自责,亦乃惧其昌。”通过商汤王面对旱灾时的自我反省,进一步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即使在看似昌盛的时期也不忘自省。
“流言困周公,风雷始格王。”这一句借用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说明了谣言的危害,以及如何在谣言中保持清醒和正确决策的重要性。
“威久任仲父,竖刁在后宫。”通过历史典故,批评了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人,尤其是当权者身边有奸佞之臣时,国家将面临严重的危机。
“秦霸以孟明,谝言覆西戎。”这里提到秦国在孟明的率领下征服西戎,同时暗示了言辞的力量可以颠覆国家,强调了言论自由与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菀菀十围柳,疾风僵路隅。”以自然界中的柳树在疾风中倒下,象征着社会中正义与美德可能因一时的困难而遭受打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微虫檗牙之,不能保根株。”最后以微小的生物无法保护大树的根基为喻,表达了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在特定环境下也可能对大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与责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的对比,深刻地探讨了道德、权力、言论自由、个人责任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曲江江头走马时,花下相逢谢康乐。
文采风流众所惊,一言意气千金薄。
手携铜印东入海,海上蓬莱远相待。
生前成佛何太忙,为倚室中孟光在。
侧室孤儿二尺强,鞠之育之心孔伤。
千那百补守遗令,谁怜门户属阿娘。
儿年渐长学著述,宾客满门盛儒术。
善读父书著父衣,不辨阿娘谁所出。
山粳初熟溪鱼肥,唤妇出房调善滋。
持觞称寿拜且舞,愿得阿娘暂解颐。
当时曲江旧游伴,升沉细数今将半。
独有畸人鬓欲苍,感时击节歌声缓。
门外桃花花满蹊,行人别我放春溪。
问讯舟行指何处,銮江杨柳春将迷。
我有故人住近市,市人但解呼殷四。
年纪如今五十强,颜色如前能得似。
尺书三秋无一通,怀抱安能遽弃置。
早晚停舟江水前,不惜扣门投我笺。
为言我年四十六,须鬓非复当时绿。
君家旧有飞仙健步之奇方,服之解使寿命长。
何不寄取一粒深山里,相期晚岁观无始。
我炼金丹今未成,欲登五岳窥蓬瀛。
同心人远难独行,念之三叹空含情。
与汝相见在何岁,鸿雁飞飞楚云外。
斗酒为欢且放歌,莫令万事生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