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逢暮雪,恍如玉屑飞。
出入已半醉,翻觉风力微。
柴荆在何所,蓑笠山中归。
平野逢暮雪,恍如玉屑飞。
出入已半醉,翻觉风力微。
柴荆在何所,蓑笠山中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雪夜归家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平野逢暮雪”,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平原上,傍晚时分雪花飘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氛围。接着,“恍如玉屑飞”一句,将雪花比作细小的玉石碎片在空中飞舞,形象地表现了雪花轻盈、细腻的特点,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出入已半醉”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半醉”这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归途中的愉悦心情,又暗示了酒后的微醺状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里的“醉”并非实指饮酒所致的醉意,而是内心满足、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的感觉。
“翻觉风力微”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夜的宁静,即使有风,也因雪花的覆盖而显得柔和,不再刺骨。这种微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细腻的情感体验。
最后,“柴荆在何所,蓑笠山中归”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归家的场景。柴门、蓑衣、斗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温馨、朴素的乡村生活画面,让人感受到归家的温暖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归家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佳作。
公馆多清暇,林泉惬所探。
人家如谷口,风景似江南。
断径荒深藓,崩崖老巨楠。
鲸波通海去,鸟道与云参。
江艇维晨渚,岩扉掩暮岚。
雨田收赤黍,霜圃摘黄柑。
未筑清风屋,先寻白石庵。
醉来休荷锸,老去愿投簪。
许我閒身在,从渠俗虑耽。
偶然忘世累,聊复谢林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