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灯火小于萤。
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
又何处、长亭短亭。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灯火小于萤。
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
又何处、长亭短亭。
这首元代李齐贤的《太常引·暮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秋夜图景。开篇“栖鸦去尽远山青”,通过描绘夜晚归巢的乌鸦消失,展现出山色的清冷与寂静。接着,“看暝色、入林坰”进一步渲染了天色渐暗,暮色沉入远方树林的景象。
“灯火小于萤”运用比喻,形容夜深人静时,灯火微弱如同萤火,更显孤独。接下来,“人不见、苔扉半扃”写出了环境的幽僻,门扉半掩,只有青苔见证着这份宁静。“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描绘了骑者在月下停歇,衣裳被露水打湿,独自在寒厅中休息的情景,透露出旅途的艰辛和孤寂。
最后三句“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对离别站点的想象,暗示着路途漫长,不知何时能抵达目的地,也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别绪。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行旅的场景,情感深沉,富有画面感。
边草五月绿,秦马三春肥。
鸣鞭饰珂子,色夺宫罗衣。
朝谒府主出,夕从射猎归。
珊瑚照夜筵,行酒罗金绯。
赵女青丝弹,胡姬白玉围。
酒酣烛忽灭,语客任所为。
横行缠头锦,零落珍珠琲。
明月出东方,清波溢鸾旂。
鸦青约素腕,双双扶入帏。
北风旦暮吹,黄尘俱倒飞。
如何咫尺地,步步春光辉。
为谢盖大夫,时清刁斗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