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兵被天来,朝野无偃居。
思欲从园绮,筑坯商山庐。
优游终馀日,俯仰多所愉。
恒恐坤维拆,陵谷荡为墟。
展转不克谋,憣然悟微躯。
吾闻至人造,水火置若无。
浊酒且自浇,块然还太初。
甲兵被天来,朝野无偃居。
思欲从园绮,筑坯商山庐。
优游终馀日,俯仰多所愉。
恒恐坤维拆,陵谷荡为墟。
展转不克谋,憣然悟微躯。
吾闻至人造,水火置若无。
浊酒且自浇,块然还太初。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寓怀(其三)》,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社会不安的忧虑,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甲兵被天来,朝野无偃居”描绘了战争频繁,连朝廷和民间都无法安宁的景象。诗人渴望追随古代隐士如园绮,远离尘嚣,在商山筑庐而居,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优游终馀日,俯仰多所愉”。
然而,诗人深知世事难料,担心大地的稳固会因战乱而崩溃,山河会变为废墟,“恒恐坤维拆,陵谷荡为墟”。他深感无力改变现实,内心充满困惑与觉悟,“展转不克谋,憣然悟微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渺小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最后,诗人引用古人智慧,认为真正的圣人能超脱于水火,不受外界干扰,“吾闻至人造,水火置若无”。他选择以浊酒自我安慰,回归最原始的状态,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世事的无奈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王世贞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人生哲思。
平子殊不乐,渺然赋四愁。
何能限畛域,长城翠烟楼。
淮阴驱市人,多多善其俦。
重瞳焚咸阳,土焦棼亦收。
乃君更甚此,戢之不肯收。
醉乡虽桃源,又欲陷青州。
莫恃龙须席,相随到梦游。
冒昧宽一假,不厌拙如鸠。
清风起嘉树,旭日映霜林。
亲交酌清醴,集送粤江浔。
欢宴未终极,离恨已沾襟。
盈盈只尺水,非若商与参。
沧波有来鲤,休忘惠好音。
燕台以求骏,马骨享千金。
怀珠握瑜瑾,爱至望弥深。
申章答言别,雕饰以为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