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丁向卿同年感怀二首·其二》
《和丁向卿同年感怀二首·其二》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莽莽虫沙动易讹,中年志节未消磨。

东垣浪子羞邦彦,北道元戎半薛婆。

盾鼻功名思草檄,矛头心事仗雕戈。

秋来每倦登临眼,落日河山感慨多。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的《和丁向卿同年感怀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年志节的坚守与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联“莽莽虫沙动易讹,中年志节未消磨。”开篇即以“莽莽虫沙”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而“中年志节未消磨”则表明诗人虽处乱世,但内心坚守的志节未曾改变,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颔联“东垣浪子羞邦彦,北道元戎半薛婆。”通过对比“东垣浪子”与“北道元戎”,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人物的不同表现。“羞邦彦”与“半薛婆”的描述,既是对具体人物行为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颈联“盾鼻功名思草檄,矛头心事仗雕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自己手持盾鼻(古代兵器),思考如何撰写檄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又以矛头象征内心的忧虑与决心,借助雕戈(古代兵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联展现了诗人既有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

尾联“秋来每倦登临眼,落日河山感慨多。”以季节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秋天的来临让诗人感到疲惫,而落日下的河山则引发了他对历史、国家命运的深深思考。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我坚守的信念,也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体现了其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灵溪观

鳌海西边地,宵吟景象宽。

云开孤月上,瀑喷一山寒。

人异发常绿,草灵秋不乾。

无由此栖息,魂梦在长安。

(0)

送李殷游边

十年梦相识,一觏俄远别。

征驾在我傍,草草意难说。

君居洞庭日,诗句满魏阙。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孟夏出都门,红尘客衣热。

荒城见羊马,野馆具薇蕨。

边境渐无虞,旅宿常待月。

西园置酒地,日夕簪裾列。

壮志安可留,槐花樽前发。

(0)

题王况故居

入巷萧条起悲绪,儿女犹居旧贫处。

尘满空床屋见天,独作驴鸣一声去。

(0)

陪辛大夫西亭宴观妓

歌舞怜迟日,旌麾映早春。

莺窥陇西将,花对洛阳人。

醉罢知何事,恩深忘此身。

任他行雨去,归路裛香尘。

(0)

感怀诗

昨日方髽髻,如今满颔髯。

紫阁无心恋,青山有意潜。

(0)

追和幽独君诗次韵·其二

恨剧但埋土,声幽难放哀。

坟古春自晚,愁绪空崔嵬。

白杨老无花,枯根侵夜台。

天高有时裂,川去何时回?

双睫不能濡,六藏无可摧。

不闻搴蓬事,何必深悲哉。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