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长夜。坐得愁人愁绝。满楼花雾香清。
隐著一帘月明。明月。明月。不管人间离别。
长夜。长夜。坐得愁人愁绝。满楼花雾香清。
隐著一帘月明。明月。明月。不管人间离别。
这首《调笑令·即景》由清代诗人孙莹培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离别的哀愁。
“长夜”二字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无尽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煎熬。“坐得愁人愁绝”,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因长时间的等待而产生的极度忧愁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强烈,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接下来,“满楼花雾香清”一句,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花朵在夜色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如同一层轻柔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既美化了环境,也衬托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与美好。然而,这种宁静与美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孤独与寂寞。
“隐著一帘月明”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月光透过窗帘洒落,不仅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主人公的心灵。月光的明亮与窗帘的遮挡形成了一种矛盾的美,象征着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之间的交织。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最后,“明月。明月。不管人间离别。”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明月似乎无视人间的离别之苦,继续洒下它的光芒,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月光的永恒与人类情感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离别的痛苦更加凸显,同时也蕴含着对永恒不变事物的向往和对暂时分离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在长夜中的孤独、忧愁以及对离别的深深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