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疏归来事可叹,岭头谁为筑星坛。
先生不食炎刘禄,自拾松花当晚餐。
上疏归来事可叹,岭头谁为筑星坛。
先生不食炎刘禄,自拾松花当晚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隐山林的士人,在岭头上建造了一个名为“星坛”的地方。诗中表达了对当世乱象和功名利禄无动于衷的态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上疏归来事可叹",这里的“上疏”指的是上书给皇帝,而“归来事可叹”,则表明诗人对于仕途和世俗功名利禄的失望和叹息。岭头谁为筑星坛,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在山中建造一个象征精神寄托的地方——“梅仙坛”。
"先生不食炎刘禄",这里的“炎刘”指的是汉朝末年的权臣刘焉和刘表,他们代表了世俗的功名利禄,而诗人拒绝这些,是因为他有更高的追求。"自拾松花当晚餐"则是对这种超脱世俗、与自然为伴生活状态的一种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和清贫自乐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隐居生活,抒写了出世的思想和对纯粹精神世界的向往,是宋代文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矛盾的一种表达。
幽忧成简出,苦吟成心疾。
有诗不与人,聊自呕抑郁。
故人偶相从,借酒道契阔。
樊山忽入坐,真若山排闼。
感君已再顾,诣谢意久阙。
微雨花覆窗,小坐极可悦。
诘朝出新句,语妙多曲折。
形骸殊声气,疏者孰与密?
庶为知者道,流俗莫强聒。
春归益闭户,刻意还阁笔。
贤者必自爱,恶能随世波。
乘兴恣所之,投闲非蹉跎。
侍郎忽挂冠,不受岁月磨。
掉臂山水间,时来听清歌。
胸中定何物,触天峰峨峨。
诗词亦间作,绝世殊臼科。
时人急禄仕,未必师孟轲。
终老长囚拘,所得竟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