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未必晦,昭昭未必明。
浑浑未必浊,漻漻未必清。
吾道本自贵,国爵亦可并。
所以鲁素王,但欲比老彭。
嗟予久敛退,用志难峥嵘。
吾友暂蟠蛰,侧耳春雷轰。
韫椟足岂刖,扛鼎肩不赪。
鼓行当擅场,敌者谁为勍。
伫看庆多马,为彼酌兕觥。
下视俗子陋,未识仁者荣。
譬如黄流污,宁涴皎月晶。
相期在远到,所急非小成。
颇恨会遇疏,未免鄙吝生。
大篇何舂容,雅思真和平。
知君培其根,许我撷其菁。
虚静能养心,笃实可存诚。
此理君得之,底里期再倾。
昏昏未必晦,昭昭未必明。
浑浑未必浊,漻漻未必清。
吾道本自贵,国爵亦可并。
所以鲁素王,但欲比老彭。
嗟予久敛退,用志难峥嵘。
吾友暂蟠蛰,侧耳春雷轰。
韫椟足岂刖,扛鼎肩不赪。
鼓行当擅场,敌者谁为勍。
伫看庆多马,为彼酌兕觥。
下视俗子陋,未识仁者荣。
譬如黄流污,宁涴皎月晶。
相期在远到,所急非小成。
颇恨会遇疏,未免鄙吝生。
大篇何舂容,雅思真和平。
知君培其根,许我撷其菁。
虚静能养心,笃实可存诚。
此理君得之,底里期再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人王炎所作,标题为《和汪诚之韵》。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与志向的诗句。
开篇“昏昏未必晦,昭昭未必明。浑浑未必浊,漻漻未必清”四句,通过对比自然界中光暗、清浊的不确定性,表达了人世间道德高低、贵贱难辨的复杂性,暗示着诗人对于世事的观察和深刻理解。
接着“吾道本自贵,国爵亦可并。所以鲁素王,但欲比老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视,以及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这里的“吾道”指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而“国爵”则是世俗的地位与荣誉。
下文“嗟予久敛退,用志难峥嵘。吾友暂蟠蛰,侧耳春雷轰”描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选择,以及对朋友间相互激励、共同期待的美好情谊。
“韫椟足岂刖,扛鼎肩不赪。鼓行当擅场,敌者谁为勍”四句,则是描绘诗人对于个人才华的展现,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定态度和自信心。
“伫看庆多马,为彼酌兕觥。下视俗子陋,未识仁者荣”两句,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状态来反映诗人对于世俗价值观的批判,以及对真正仁德之人的尊崇。
“譬如黄流污,宁涴皎月晶。相期在远到,所急非小成”四句,则是比喻个人品德如同清澈的水,而世间的污秽无法玷污;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以及对非凡成就的追求。
“颇恨会遇疏,未免鄙吝生。大篇何舂容,雅思真和平”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中缺乏深刻交流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广博学识和高尚情操的追求。
最后“知君培其根,许我撷其菁。虚静能养心,笃实可存诚。此理君得之,底里期再倾”四句,是对友人的鼓励与自我修养的肯定,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真诚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深厚情谊的珍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种自然现象和个人感受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积累以及与他人之间深刻情谊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价值观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的美好期待。
蝶里花襕,微雨后、深苑荆桃如菽。
红粉堆边,露琯冰筝,并起是谁华屋。
楝华风发前村暮,空岩畔、有人如玉。
牵萝罢、天寒倚遍,一庭修竹。私唱开元旧曲。
见林外春红,暗翻秋绿。
昨夜惊乌,梦里还啼,向日对筵蕉烛。
玉猧盘地银丝绕,吹松粉、坠来金粟。
那须听、黄公鸟声断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