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
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
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
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末时进入匡山,乘船游历的景象和心情。诗中“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如同浮萍一般,无处安身。接下来的“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匡山的美丽与壮观,"霞根"指的是山脚下的云霞,而"象迹"则是比喻大象在河岸留下的足迹,形容河流两岸的沙石被侵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一句,通过对水生植物和小虫子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气息和生命力。"莽莽"形容蒹葭(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的茂密,而"微微"则是描述蜃蛤(一种水中小动物)散发出的腥味。
最后,“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范蠡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漂泊不定、命运多舛的心情。"未免亦飘零"则是说尽管有所思索和怀念,但自己的生活状态依旧是飘忽无定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千人石上来多矣,岂知月夜尤奇伟。
纤尘不动万籁寂,冷然一片潇湘水。
平铺宝簟光莹滑,脚踏白云飞不起。
又如蓝田种玉生未齐,璆琳琅玕高复低。
楼台林影互亏蔽,恍如龙象如狻猊。
众宾兴起歌且舞,持杯互劝行相携。
歌声上遏行云断,舞袖翩跹影凌乱。
僧房有客窃睨之,疑是群仙降霄汉。
生公说法今安在,巨石低头向人拜。
一方明月还可庭,空色元来本无坏。
举杯问月月不言,剑池龙化石依然。
吴王已去那复管,付与吾人一醉眠。
夜光忽暗投,按剑知无因。
倾盖苟如旧,异世为同人。
昔君向远谪,可赎人百身。
纷纷燕蝠辈,相争错晨昏。
对面不相见,肥瘠越与秦。
所愿崇明德,皓首期日新。
物理有相感,波间跃蕤宾。
嗟嗟皇甫规,岂是中州人。
谁云闽吴远,眄睐心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