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其七》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其七》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

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

(0)
注释
南北:指地理位置的南北方向。
无适:没有固定的居所。
东西:指东西方向。
似萍: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
霞根:云霞的根基。
石片:石头表面。
象迹:大象的足迹。
沙汀:沙滩。
莽莽:广阔无垠。
蒹葭:芦苇。
赤:红色。
微微:稍微,隐约。
蜃蛤:海市蜃楼和贝壳。
腥:带有腥味。
范蠡:古代越国大夫,以善于避世著称。
辈:类,一类人。
飘零:漂泊不定,流离失所。
翻译
南北虽然没有固定的居所,如同东西漂泊的浮萍。
云霞的根基生长在石片上,大象的足迹在沙滩上消失。
广阔的芦苇丛中赤红一片,微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蜃气和海螺的腥味。
不由得想起范蠡这些人,他们的命运也难免漂泊不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末时进入匡山,乘船游历的景象和心情。诗中“南北虽无适,东西亦似萍”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如同浮萍一般,无处安身。接下来的“霞根生石片,象迹坏沙汀”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匡山的美丽与壮观,"霞根"指的是山脚下的云霞,而"象迹"则是比喻大象在河岸留下的足迹,形容河流两岸的沙石被侵蚀。

“莽莽蒹葭赤,微微蜃蛤腥”一句,通过对水生植物和小虫子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气息和生命力。"莽莽"形容蒹葭(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的茂密,而"微微"则是描述蜃蛤(一种水中小动物)散发出的腥味。

最后,“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范蠡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漂泊不定、命运多舛的心情。"未免亦飘零"则是说尽管有所思索和怀念,但自己的生活状态依旧是飘忽无定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五

甘瓜别种碧团栾,错作花门小笠看。

午梦初回微渴后,嚼来真似水晶寒。

(0)

月夜与客饮千人石

千人石上来多矣,岂知月夜尤奇伟。

纤尘不动万籁寂,冷然一片潇湘水。

平铺宝簟光莹滑,脚踏白云飞不起。

又如蓝田种玉生未齐,璆琳琅玕高复低。

楼台林影互亏蔽,恍如龙象如狻猊。

众宾兴起歌且舞,持杯互劝行相携。

歌声上遏行云断,舞袖翩跹影凌乱。

僧房有客窃睨之,疑是群仙降霄汉。

生公说法今安在,巨石低头向人拜。

一方明月还可庭,空色元来本无坏。

举杯问月月不言,剑池龙化石依然。

吴王已去那复管,付与吾人一醉眠。

(0)

和林见素次苏子卿见寄之韵四首·其二

夜光忽暗投,按剑知无因。

倾盖苟如旧,异世为同人。

昔君向远谪,可赎人百身。

纷纷燕蝠辈,相争错晨昏。

对面不相见,肥瘠越与秦。

所愿崇明德,皓首期日新。

物理有相感,波间跃蕤宾。

嗟嗟皇甫规,岂是中州人。

谁云闽吴远,眄睐心所亲。

(0)

次林见素中丞见寄之韵·其一

山林滋味老尤长,肯羡裴家碎锦坊。

却羡云庄千颗玉,炎风五月擘红香。

(0)

庭梧七首·其五

长夜梦初回,月上山之厓。

何由知月上,梧桐影横斜。

(0)

次韵东冈十咏·其三

苍雪馀千梃,清风几百竿。

葡萄羞晚酌,苜蓿媚春盘。

理乱谁能系,升沉已厌观。

鹿门真得算,独遗予孙安。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