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年来,犁锄手把,满襟浑是风雨。
帐前不动金戈,谩誇雁门险处。
平沙冷淡,幸留得、斜阳同住。
为菜羹、梦想江乡,倦听数声砧杵。
看席上、紫毬青乳。知过了、五原野暑。
华筵空说羊羔,腐儒自须伴侣。
掀髯一饱,试检点、荒宫禾黍。
渐月移、楼掩虫丝,莫问好秋谁主。
老子年来,犁锄手把,满襟浑是风雨。
帐前不动金戈,谩誇雁门险处。
平沙冷淡,幸留得、斜阳同住。
为菜羹、梦想江乡,倦听数声砧杵。
看席上、紫毬青乳。知过了、五原野暑。
华筵空说羊羔,腐儒自须伴侣。
掀髯一饱,试检点、荒宫禾黍。
渐月移、楼掩虫丝,莫问好秋谁主。
这首《东风第一枝·园中摘茄》由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园中摘茄的场景,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老子年来,犁锄手把,满襟浑是风雨。” 开篇以“老子”自称,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犁锄在手,衣襟沾满了风雨,既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亲近。
“帐前不动金戈,谩誇雁门险处。” 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与雁门关的险峻景象与园中摘茄的平静生活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平沙冷淡,幸留得、斜阳同住。” 平旷的沙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诗人庆幸能与斜阳相伴,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为菜羹、梦想江乡,倦听数声砧杵。” 想象着用摘来的茄子做成菜肴,怀念起江南的家乡,听着远处捣衣声,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看席上、紫毬青乳。知过了、五原野暑。” 席上摆满了紫色的茄子和青色的乳制品,暗示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暗示季节的更替,五原的夏日已经过去。
“华筵空说羊羔,腐儒自须伴侣。” 华丽的宴席上空谈羊羔美酒,对于一个饱读诗书的儒者来说,更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交流的重视。
“掀髯一饱,试检点、荒宫禾黍。” 诗人捋着胡须,满足地享受美食,同时检视着荒废的宫殿中的粮食,或许是在感慨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渐月移、楼掩虫丝,莫问好秋谁主。” 随着月亮的移动,楼阁被夜幕覆盖,虫鸣声中似乎预示着美好秋天的到来,但诗人不再追问是谁主宰了这美好的季节,或许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接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沧江括地维,瀛海包天根。
赭山驾长虹,校与他山尊。
秦王昔驱石,一一皆东奔。
鞭此不为动,骨立余殷痕。
祇今数千年,独喜岿然存。
潮汐靡不由,终古相吐吞。
伊余董蔬导,出入宜穷源。
拿舟涉洪波,周历惊心魂。
幸使井里安,夷险非所论。
努力凌绝顶,列宿高可扪。
大江自西来,潮势互飞翻。
坡陀触潆洄,水石声相喧。
于兹悟治理,扼要先蛟门。
登顿跨龙脊,不觉烟岚昏。
涩滩南下九里曲,红雨锦鳞映波绿。
老渔家住山之南,作椮养鱼如养蚕。
终年持竿不离手,截江而取心尤贫。
西岸鸣榔应东岸,大罟云合人声乱。
挺叉纷从烟波入,溅沫飞涛走惊电。
细鬣巨鳞不知数,登盘更爱雪花粲。
楼头少妇取作羹,手执双鲤不忍烹。
放尔径渡桃花水,尺素凭寄千万里。
却羡生涯易足似渔家。
夫举网,妇拿槎,年年不负潭上花。
白马黄金勒,四足随风起。
千金买宝刀,六郡良家子。
朝齧阴山雪,暮饮长城水。
横行薄瀚海,一日能千里。
雪仇不顾身,报主宁恤死。
壮士悲暮年,良马惜暮齿。
坐老风尘中,穷年胡为尔。
月出沙碛黄,日落塞云紫。
独立横秋风,长嘶谢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