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竹。濒江,绕屋。声泠泠,影矗矗。
霜雪难侵,尘埃莫渎。梢云齐老松,带日映寒菊。
箨置顶上高冠,叶成樽中美禄。
行看威凤饱相从,不但子猷情最熟。
竹,竹。濒江,绕屋。声泠泠,影矗矗。
霜雪难侵,尘埃莫渎。梢云齐老松,带日映寒菊。
箨置顶上高冠,叶成樽中美禄。
行看威凤饱相从,不但子猷情最熟。
这首诗以“咏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与高尚品质。诗人邹浩以“竹”为对象,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竹子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
首先,诗中描绘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濒江,绕屋”,竹子临水而生,环绕着房屋,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接着,“声泠泠,影矗矗”则进一步刻画了竹子的声音与光影效果,泠泠之声仿佛是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矗矗之影则展现出竹子挺拔的姿态。
“霜雪难侵,尘埃莫渎”两句,赞美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品格,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其本色,不受外界干扰。接下来,“梢云齐老松,带日映寒菊”则通过对比手法,将竹子与老松、寒菊并列,强调了竹子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它所具有的高洁气质。
“箨置顶上高冠,叶成樽中美禄”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将竹笋比作高冠,竹叶比作美酒,形象地表达了竹子不仅具有外在的美丽,还蕴含着丰富的内在价值。最后,“行看威凤饱相从,不但子猷情最熟”则借用了典故,表达了竹子不仅吸引着自然界中的鸟类,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象征着竹子与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竹子所代表的坚韧、高洁、和谐等人文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赞美和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
解维武陵岸,江肥雨新止。
兼程趋洞庭,势疾建瓴比。
银光吞上下,莫辨天与水。
我乃航其间,滉瀁藉一苇。
吏尘贮两袖,到此划湔洗。
黄昏打头风,洪波半空起。
舟子惶束手,喧呼互排诋。
有篙无处著,有缆无地舣。
铁索二百丈,牵猫卧沙底。
进难退不可,簸弄任所以。
巨浪声洪钟,合力撞舟尾。
一撞心一折,通夕不知几。
刻烛验天明,狂势稍披靡。
卷索急飞橹,半昼见涯涘。
危命脱针孔,再生自今始。
人言岳州程,风便五日耳。
漂滞费半月,初意所不拟。
粉堞俄在眼,层楼九霄峙。
凭栏气方豁,东望酸彻髓。
前日我片帆,掀舞怒涛里。
羊肠百八盘,行路难如此。
今知惊浪上,羊肠尚可履。
在家贫亦好,身安门扫轨。
鼾鼻喧午窗,风波尽千里。
《泛洞庭》【宋·赵汝燧】解维武陵岸,江肥雨新止。兼程趋洞庭,势疾建瓴比。银光吞上下,莫辨天与水。我乃航其间,滉瀁藉一苇。吏尘贮两袖,到此划湔洗。黄昏打头风,洪波半空起。舟子惶束手,喧呼互排诋。有篙无处著,有缆无地舣。铁索二百丈,牵猫卧沙底。进难退不可,簸弄任所以。巨浪声洪钟,合力撞舟尾。一撞心一折,通夕不知几。刻烛验天明,狂势稍披靡。卷索急飞橹,半昼见涯涘。危命脱针孔,再生自今始。人言岳州程,风便五日耳。漂滞费半月,初意所不拟。粉堞俄在眼,层楼九霄峙。凭栏气方豁,东望酸彻髓。前日我片帆,掀舞怒涛里。羊肠百八盘,行路难如此。今知惊浪上,羊肠尚可履。在家贫亦好,身安门扫轨。鼾鼻喧午窗,风波尽千里。
https://shici.929r.com/shici/YVPHm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