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圃虽荒亦有梅,相随酬唱谓何哉。
须知流水孤村外,尽有清明风月来。
幽艳肯因人意发,好花元是化工栽。
几番立尽空行去,犹记西湖挈杖回。
我圃虽荒亦有梅,相随酬唱谓何哉。
须知流水孤村外,尽有清明风月来。
幽艳肯因人意发,好花元是化工栽。
几番立尽空行去,犹记西湖挈杖回。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次韵昌甫(其六)》。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与赞美。
首句“我圃虽荒亦有梅”,诗人以“我圃”自指,虽言“荒”,却意外地发现了梅花的存在,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接着,“相随酬唱谓何哉”,诗人与梅花相随,以诗歌相互应和,这种情感的交流,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喜悦与满足。
“须知流水孤村外,尽有清明风月来。”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清风明月相伴的画面,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流水”与“风月”不仅指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幽艳肯因人意发,好花元是化工栽。”这两句诗赞美了梅花的自然之美,不因人的意志而开放,而是大自然精心培育的结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最后,“几番立尽空行去,犹记西湖挈杖回。”诗人回忆起多次独自漫步于空旷之地,最终还是回到了熟悉的西湖,提着拐杖,心中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依恋。这一句既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继续探索自然之美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诗中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