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素上人影塔》,属于唐代诗歌。这是一首咏叹生命无常、人生如梦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这两句以枯木和明月珠比喻万物和人的生灭变化,指出一切都归于虚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这句话强调了生与灭的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诗人在静坐中观照万物,如同过去一般,而自己却孤独地面对岁月的流逝。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本质的认识,认为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存在,外界的差异也不会影响这一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命哲理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洞察人生的高远情怀。